六、江州司马

    六、江州司马 (第1/3页)

    暖阳照在江州大堂古旧的飞檐上。

    欧阳戎翻身下马。

    手摸了摸这匹坐骑的鬃毛,缰绳递给交了长随。

    “喂好点的草料。”

    “是,老爷。”

    长随准备将马牵去槽位,摸了摸此马暗红色的滑腻皮肤,他眼神羡慕,犹豫了下回头问:

    “是匹神驹,老爷不给它取个名?”

    整理官服的欧阳戎回头,看了看这匹比旁边青年长随还要高的马。

    这匹马,便是离闲与韦眉送给他的庆升礼,欧阳戎也没客气。

    这几日他也没在意,牵回来后,直接骑乘去上下值了。

    或许是来自汉胡混杂的南北朝遗风,乾人、周人皆爱马,大多数官员上朝或者去哪里,都爱骑马,为当世风尚。

    差不多就像欧阳戎前世的爱车人士一样。

    “这马很少见吗?”欧阳戎随口问了嘴。

    长随用力点头,一脸艳羡:

    “老爷,这可是西域那边的大宛马,大宛多善马,马汗血……这匹神驹放在大宛马里,也是一枝独秀了。”

    欧阳戎仔细瞧了瞧这匹暗红肤色的马儿。

    体形高挑,四肢修长,头细颈高,皮薄毛细,嗯,放在马匹中,确实算是美男子了,不对,好像是雌的,那就是美少女。

    “汗如血?”欧阳戎嘀咕:“这不就是汗血宝马吗。”

    长随好奇:“汗血宝马?这是何名,确实贴切。”

    欧阳戎摇摇头:“瞎掰的,没事了,取名的话……”

    某位取名废摸了摸下巴,沉吟:

    “世人都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那就叫……”

    “赤兔?”

    欧阳戎点头:“吕布。”

    长随:“……”

    欧阳戎忽笑:“开玩笑的,就叫‘冬梅’吧,挥汗如血,鲜如红梅,正好也快元正冬至了。”

    说完,欧阳戎直接走进了江州大堂。

    长随牵着‘冬梅’去往马棚。

    新的一天,欧阳戎与往常一样上值。

    江州大堂乃是江州府衙门的正堂,明镜高悬,可让有冤百姓打鼓上堂,开府判案。

    不过江州大堂规格更高,平日里大多是刺史、长史等州官办公上值的场所,很少断案。

    除非是济民仓米案,或者下方各县处理不了的大案、悬案。

    不过瞧了眼那只压灰的鸣冤鼓,欧阳戎摇头,他来此任职一个月,一个案子也没遇到,在这里最大的感受就是……闲。

    江州大堂里的官员,各个都是咸鱼,一个赛一个闲。

    “王大人呢?”

    在办公正堂没有看见某位刺史的身影,欧阳戎拦住一个青衣小吏问道。

    青衣小吏答:“刺史大人在后宅的恤民院,召见两位匡庐名士,探讨江州的山川风物,体恤民情。”

    匡庐指的就是庐山,毗邻浔阳城。

    匡庐奇秀甲天下,文人墨客都爱跑去转悠,用欧阳戎前世的话说,就是这个时代的网红打卡点。

    名胜古迹遍布,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山留下丹青墨迹,隐居的闲云野鹤也不少,儒释道三教出身的皆有。

    欧阳戎点点头,表示了认同:

    “好一个体恤民情,王大人每日上值,可真忙啊。”

    他在上首座位空荡荡的正堂内坐下,办公的位置在刺史的左手边,因为长史名义上是刺史的第一副手佐官。

    青衣小吏闻言,不敢吱声,假装没听见,讪笑退下。

    座位上,欧阳戎脸色自如,翻开堆积的案牍,开始新一天的“算账”。

    说起来,这江州确实是一个好地界。

    北濒长江,东倚匡庐,南临云梦,大江、大湖、名山齐聚一地,放眼全国也就独一份吧。

    都说眉目传情,眉目秀美,江州浔阳城“天下眉目之地”的美称由此而来。

    只可惜大乾、大周朝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北方的关中两京,这山水秀丽的江州浔阳城,倒是成了一个贬官的好去处。

    朝中官员,贬低此地,还可以游山玩水,失路之人去散散心,倒也不赖,于是在浔阳城形成了一种十分独特的……贬官文化。

    嗯,这是他最近总结出的新词。

    “呵。”欧阳戎轻笑摇头。

    这浔阳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