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静若得意

    六十、静若得意 (第2/3页)

    魏少奇摇摇头:“是改乾为周以来,这些年见多了时无英雄、竖子成名,难得遇见一位不负盛名之人。”

    感慨了句:“不愧夫子青睐,任他违旨留在江州。”

    听到魏少奇嘴里敬仰语气的“夫子”二字,李正炎垂目,保持沉默。

    魏少奇似是也发现了冷场,闭嘴不言。

    安静了会儿,船舱内有人整理乱棋盘,状似随口问:

    “下面该去哪,桂州?”

    “不。”拂袖砸棋盘之人安静了会儿,点头说:“洪州。”

    “彩。”

    ……

    欧阳戎顶着一片晨曦走出了船舶市贸司。

    身后跟随的燕六郎翻了翻手里文书,嘀咕道:

    “好像没什么问题,确实是从金陵出发,途径龙城、黟县的。”

    欧阳戎不置可否。

    二人返回了江州大堂。

    “门口等一下。”

    欧阳戎进入正堂,提笔书信一封,出门递给燕六郎,吩咐道:

    “燕六郎替我寄给刁县丞……不是,刁县令。”

    燕六郎听到欧阳戎说顺口的口误,失笑。

    “是,明府。”

    转身要退下。

    “等等。”

    欧阳戎回头,喊住燕六郎问:

    “王俊之那边,让你盯着,最近他有何动静,除了去州学上课。”

    燕六郎道:“王俊之被越子昂引荐,后面接连参加了三场菊华诗社的雅集,与浔阳王府那位小公主殿下有过些接触。”

    欧阳戎微微皱眉。

    燕六郎观察他表情,问:“明府,可有何不妥?”

    “没事。”欧阳戎摇头。

    “明府可是不喜欢此人?”

    “说不上。”

    燕六郎想了想,犹豫道:

    “明府,毕竟是大郎的阿妹,也不算外人,也可以让大郎带话,伱若有什么话,什么告诫,直接和她说清,比较好。”

    想起那次误会之后,离裹儿生人勿近的态度。

    欧阳戎轻轻点头,却不再言语。

    有些话,其实他作为浔阳王府首席谋士,并不方便说。

    并且他的态度也一贯如此:

    包容后来者,不排挤任何怀才不遇、投靠浔阳王府的能人志士,前提是别往沟里带。

    若有惊世大才,欧阳戎自觉让出首席谋士之位又何妨。

    只有自卑自大之人才恋位嫉才。

    当然,有时候,这种不争的态度,才是最大的争,只是无意识罢了。

    此前对于愤青极端的越子昂,他都没有在离闲父子面前说过任何坏话。

    将他赶出王府,是离闲父子当时的避嫌决定。

    而拒见名气极大的李正炎、魏少奇,也是离闲父子担忧接触这类代罪之身的极端保离派会惹麻烦,才拒之门外的。

    欧阳戎亦是没有提前在背后说坏话。

    不过对于李正炎、魏少奇等人怀有的可能目的,欧阳戎其实是持担忧与警惕态度的。

    若是离闲父子真接见了他们,欧阳戎出于谋士职责,事后会告诫几句,不过没有发生罢了。

    然而眼下,王俊之徐徐靠近的行为,欧阳戎亦是不方便多说。

    特别是他大概率是走离裹儿的引荐路子。

    可能只是王俊之留在江州后的正常投靠行为呢,与李正炎等人无关,毕竟浔阳王府的吸引力太大。

    欧阳戎无法断定,

    只能静观其变。

    其实说起来,对于李正炎一行人,不谈立场与戴罪之身麻烦,这些天接触下来,他确实挺有好感的。

    甚至同情他们被眼下朝中保离派大部队切割、抛弃的遭遇。

    但这并不是他置小师妹、槐叶巷女眷、浔阳王府前途性命如儿戏的理由。

    欧阳戎要沿着某条规划好的路,坚定走出去。

    这是当初他成为“苏府谋士”时,与众人商议好的:

    熬过这段黎明前的黑暗,怎么打也不倒,静待神都局势变化,帮离闲一家重返京城,继承皇嗣之位,乃至后面的重夺大宝。

    至于再然后。

    就是那个夏日午后,在古越剑铺斩龙台上,欧阳戎与离大郎约定好的。

    他帮离闲一家重回京城。

    而他们也反哺欧阳戎一个施展抱负的大舞台。

    过程中,必不会令抱薪者冻毙风雪。

    而知道前世某种走向的欧阳戎清楚的明白,还有一个未来鼎盛的盛世,隐隐藏在眼下卫周朝女主当政的诸多乱象之后。

    那才是这个由乾改周的年轻大一统王朝,国力最鼎盛的时代。

    也是欧阳戎心中一个尚存的期待。

    他想走去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