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二、越女采莲秋水畔

    一百一十二、越女采莲秋水畔 (第1/3页)

    “若第二种可能,女史大人是说……

    “杀人者,其实已经在我们调查过的人里面,差点蒙混了过去?”

    中年女官凝重询问。

    容真点点头,又摇摇头,忽问:

    “会不会两种可能都有?”

    中年女官微怔,不等她开口疑问,冰冷冷的宫装少女陇袖走到窗边,站在当初某人站过的位置,俯瞰下方车水马龙的街道。

    轻声自语:“究竟是如何办到的……闹市人群,熙熙攘攘,目标身后全是护卫,只看见人头落地……难道动用了神话之物,还是说什么方术士。”

    中年女官也看了一眼某位汉子身陨街道,不禁问:

    “女史大人觉得,此人几品修为,中品炼气士?”

    “几品修为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杀人的方式,和那件利器。”顿了顿,容真头不回问:“还有,为何要当街杀死赵如是。”

    中年女官皱眉。

    容真垂目,有一件事她其实没细说。

    朱凌虚潜逃,在城门处被欧阳良翰拦截斩首。

    可根据容真事后的缜密调查,朱凌虚在潜逃前的一个时辰内,其实收到过两条消息,一前一后。

    一条是江州大堂众所周知的朱玉衡率前锋军叛逃事件。

    这也是几乎所有人认为的,促进朱凌虚潜逃的直接原因。

    只有容真知道,还有一条消息,当初伴随着前一条,一起传入朱凌虚耳中。

    便是赵如是在龙城遇刺一事。

    事后回过头看。

    虽然不清楚朱当时凌虚具体心情,但这一条紧随而至的消息,可能促使了朱凌虚毫不犹豫朱玉衡之事真伪,当机立断,当场做出了女装潜逃的决定。

    乃至于什么都不带,奋不顾身都要逃跑,深怕慢了半拍。结果,他也确实是对的,速度比没有准备的容真等人反应还快,若不是城门被拦,定能逃走。

    所以两道消息之间,应有联系,而且是让朱凌虚立马想到,并心慌不已,兵行险路的联系。

    容真接触过朱凌虚,知道此人不傻,十分稳重,乃至老奸巨猾。

    能逼死这么一位聪明人的,定然是另一位更聪明之人。

    这个局,容真没太看懂。

    却嗅到了高手过招的味道。

    因为亲眼目睹了朱凌虚父子之事造成的连锁反应——卫氏在朝堂节节溃败,那位魏王狼狈归京,卫氏利用军功扩张的企图再次落空,令各方幸灾乐祸。

    从立场方面看,江州的浔阳王府、欧阳良翰,洛阳的相王府,乃至以狄夫子为首的保离派都有促成此事的嫌疑动机。

    特别是离得最近的浔阳王府与欧阳良翰。

    毕竟此前欧阳良翰与朱凌虚的暗中矛盾,在江州官场众所周知。

    甚至当日,欧阳良翰对她置若罔闻,径自斩首畏罪潜逃、攻击守官的朱凌虚,丝毫不给容真面子。

    这嫌疑当然不小。

    可是从后续结果上看,事情发酵之后,这欧阳良翰,拒绝了蛋糕重新分配后的行军大营长史的香饽饽职位。

    整个浔阳王府也只捞到了一个江州别驾的虚职,而且在明眼人眼里,这对浔阳王府世子离扶苏也不知是福是祸,毕竟除了公主郡主们外,被女皇陛下重点“照顾”的离氏皇族男丁们,似乎运气都有点背,福祸相依吧。

    而城门当众斩首事件后,获得江州大堂主导权的欧阳良翰操刀后续收尾事宜时,丝毫没有伤及朱凌虚府上的妾室奴仆们,甚至对于朱凌虚任免的大多数将领和亲信,他都宽大处理,没有趁机清洗“余孽”的迹象,

    一板一眼召来闻讯的倒是不少,可下狱的却是寥寥。

    整个收尾的过程,雷声大,雨点小。

    除了朱凌虚父子死的最惨外,没有祸及几个人,还没她们彩裳女官动手处理的零头。

    可以说是一点也不符合“多事之秋”的肃杀氛围。

    这一点也不像是公报私仇的样子。

    更像是……帮忙擦屁股、打掩护。

    更何况,若从收益最大者、亦是嫌疑最大者的角度来推断。

    嫌疑最大的应该是正在飞速赶来江州的秦竞溱才对。

    卫氏突然丢脸去职,又得夫子举荐,获得万众瞩目的江南道行军大总管职务。

    这位多年赋闲在家的老将军,顺利起复,隐隐坐收渔翁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