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四、白泽图,方相面

    一百五十四、白泽图,方相面 (第2/3页)

一只檀木盒。

    眉心点红女史从新盒内,捧出一张黄金面具。

    面具凶容,上有四目。

    “戴方相假面,不可照镜,不可观水,不可望月,后果自负。”

    眉心点红女史将黄金假面放在容真手上,冷冷叮嘱,惜字如金。

    “无需汝教。”

    冰冷冷宫装少女收起黄金面具,背影远去。

    ……

    秋分过后,直至冬至,愈发昼短夜长。

    深秋的夜,格外漫长。

    月上高天,星子坊靠近城门边,一座匾名“翰雷墨斋”的店坊,早已打烊关门。

    管事伙计们早就下值休息,只剩下三、俩个门房,在店内接班守夜。

    内库这边,守夜的门房年纪也大了,才巡逻一会儿,已经开始犯瞌睡。

    不过老门房很快甩了甩花白脑袋,打起些精神,又去往了保存墨锭存货的内库,用钥匙打开层层封锁的门,走进去后,打着灯笼巡逻了一圈,这才安心转身,关门离开。

    不久前,五十条珍品级翰雷墨锭不翼而飞之事,闹得甚大,东家发足了火气,他们这些伙计门房们,也跟着受罪挨骂。

    眼下守夜当然不敢怠慢。

    只不过,前几日查案动静闹得那么大,从上到下都整查了遍,老门房觉得,这盗墨小贼不管是不是家贼,这段日子估计都得老实点。

    哪有顶风连环作案的?还是偷墨锭,太没出息……

    想到这里,打着灯笼的老门房,心安离开。

    至于遗失的这一批珍品级墨锭究竟去了何方,现今也没查出一个理所然来。

    江州大堂司法曹的捕快们,还有那些原本监督东林大佛、看着就身份尊贵的宫廷女官们,来了一批又一批,盘问审讯也进行了一场又一场。

    如此小题大作。

    最后连某伙计某年某月某日贪墨了店柜台边客人掉落的两文钱的事都查出来了,但就是没有捉到那偷墨贼人。

    五十条墨锭直接不翼而飞。

    到最近几日,捕快、女官们也来的少了,今日甚至干脆全部撤空,那位似是位高权重的冷冰冰宫装少女的身影也许多日子未见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腻歪了查案,懒得过来。

    老门房傍晚打饭时听管事们交头接耳说,此案大概率要当悬案处理了,翰雷墨斋东家下午专门去找了燕参军,商量着能不能撤案,就此作罢。

    不是不想抓贼,主要是一直查案,店里人来人往的,耽误到了制墨与售卖,客户行人一瞧见穿公家衣服的人在店中频繁出没,大多会狐疑担忧,谣言四起。

    所以最近此案渐渐淡去,没人再查,翰雷墨斋内,一切恢复正轨,只不过,内库大门的层层门锁全都换了一道,

    同时透气天窗也开的更小了点,堵上后只剩下约莫拳头大的通气孔,因为墨锭的保存需要通气去湿。

    老门房摇摇头,继续夜巡……

    后方,储墨内库中,漆黑一片。

    借着上方通风孔漏入的月光,依稀可见内库内的一排排木架。

    木架上的各层,整齐摆放有一盒盒墨匣。

    上百条名扬江南的翰雷墨锭,都被悉心装入这些墨匣中。

    墨匣乌木材质,盒身雕花,制作精美,既起到了存放、保护翰雷墨锭的作用,同时好墨配好盒,也能提高身价。

    就在夜巡人影消失后不久。

    库内的光线,忽然暗了暗,是屋顶中央拳头大的通风孔被什么东西遮挡了银辉月光,片刻后库内恢复了原样。

    吱——吱——吱——

    库内寂静空气中,忽然响起一些细微声响。

    某座木架上,有一盒沉甸甸的墨匣,宛若觉醒生命有脚一般,正朝木架边缘处缓缓挪动过去。

    从远处看去,墨匣就像一只慢吞吞的蚯蚓,一拱一拱的挪动。

    终于,它来到边缘处。

    啪嗒——!

    黑暗中响起一道硬物落地的声音,同时还伴随着盒子砸地摔开时的咔嚓声。

    是墨匣摔落,

    顺便还露出了里面保存完好的松香味墨锭。

    与此同时,摔地墨匣的正上方木架上,正有一道小小的黑影蹲在边缘处,动作小心翼翼的往下张望。

    原来刚刚不是墨匣成精,而是这道小小黑影用吃奶的劲,卖力推动墨匣。

    库内,有一阵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