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庙堂江湖 第三十四章,庆元帝

    第二卷,庙堂江湖 第三十四章,庆元帝 (第2/3页)

让人入睡不至于冷,有条件的也会选用三五个丫鬟暖床,捂脚。尚书府也有这服务,但余小薇没给几人安排,因为她没享受过,不懂持久保温的妙用。

    张子崖在阁楼来回踱步,赵正立点燃油灯推开门,他这才确定赵道长房屋,跟做贼一样贱兮兮进屋被赵正立白了一眼:“把你那夜袭寡妇村的习惯改了,不晓得还以为本道跟你有见不得人勾当呢!”

    张子崖咧着嘴角嘿嘿笑,没开口赵正立就晓得这家伙有所获,随后他从怀里掏出一沓银票:“办妥了,三日后道长去妙音阁见姬颜玉就成了。”

    赵正立见他那表情始终有些不对劲,点了点银票:“怎么这么点儿?还有散钱?”

    张子崖心虚的抹抹嘴:“子崖奔波一天,自然要吃喝点儿!”

    赵正立仔细瞧了瞧他,嗅到一阵熟悉味道,撑着油灯照了照,张子崖不自觉后退,额头上的红唇印都还没抹干净,他架不住灵魂拷问的眼神招供:“哎呀,道长,子崖就是心痒痒去了趟青楼吃肉,放心都是用的我自己钱!”

    赵正立瞥了他一眼放下油灯没说什么,随后掏出一半银票给他:“明天去打听一下长乐馆的黑市位置,记住不要打听关于本道的任何消息。”

    张子崖自然明白他的用意,总算开始寻找花千金买他人头的黑手了。张子崖欣然接受银票,这些都足够他在青楼连吃一个月肉了,当然消费品质中底,顶级的他目前还没那个财力。

    翌日

    农历九月初一,天微亮,余尚书就差丫鬟端水伺候赵正立更衣,穿戴整齐到大堂,余斌瞧见精神焕发的青年很是满意,然后出门坐上静候多时的两顶轿子,余尚书在前,赵正立其后,披着月光跟晨光交汇时段朝皇宫赶去。

    几人出了尚书府踏上宽敞御街,两边高低起伏的阁楼沿街而建,尽头是一片宏伟宫殿群,朱砂红墙,琉璃黄顶,标志性的帝王色,远远看去仿佛与天地接壤。

    足足走了半个时辰,轿子在宫殿宣德门停下,余下路程百官徒步,众多朝臣手持面圣笏板,身着紫、绯、绿等朝服,腰间挂金鱼、银龟等腰袋,头顶乌纱灵活晃动,宽敞朝服两袖清风摆动,好不气派。

    兵部尚书余斌位居三品,紫袍加身,佩金鱼袋,气质格外出众,他下了轿子戴正乌纱吩咐赵正立在宫外候着,等会儿听传旨入宫,赵道长点头应答,交代完余尚书随众多官员进殿。

    大清早朝臣入宫都瞧见宣德门站着一位俊俏男子,八尺身高让不少官僚走到近前仰望打量,时而个别冲他微笑,大部分都只瞧上两眼,不再理会,三五成群窃窃私语进宫,直到门口剩下赵正立跟两个卫兵。

    当太阳升起第一缕光芒时宫内敲响一声钟鸣,而后隐隐听见群臣参拜的声音“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正立约莫等了一个时辰,而后宫殿内传来宦官嘹亮嗓音:“传!青城山第七道人进殿!”

    “传!青城山第七道人进殿!”

    “传!青城山第七道人进殿!”

    数百步有人重复,一直从宫殿传到宣德门外,赵正立根据声音判断,恐怕足有一公里之远。

    他捋了捋衣服,大步走进宣德门,踏在空旷御道之上,两旁十步一兵,百步一哨的仪仗兵个个腰佩弯刀,手立长矛,如同雕塑一般屹立。

    路很长,他独自一人阔步不紧张是假的,毕竟那里面是一个王朝的统治者,以及举足轻重的群朝百官,说不定豪投千金要他脑袋的官僚就在其中,他登上最后一段台阶,足足走了三分钟。映入眼帘是雄伟大殿,匾额写着“大庆殿”三个金灿灿巍峨巨字,百官在殿内分两旁站立,静静看着他跨入大殿。

    百官在打量他,他也从百官脸上扫过,微笑、不屑、面无表情低着眼帘皆有,百官统一留着胡子,黑的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