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遵义县知县

    第四十六章 遵义县知县 (第1/3页)

    那就只能捐外官了。

    捐外官但是清政府有规定:最高只能捐到四品,也就是道员(正四品)的水平,下面还可以捐知府(从4品)和知县(正7品)。

    我们从下往上说:知县肯定是最有可能的了,正7品是新科进士们的菜,自己作为一个已经中了进去干知县,不丢人。

    还有那就只有2个选择:道员和知府。这里有必要给大家解释一下清朝的地方机构和地方官员的升迁渠道。

    首先是地方机构设置,从高到低,清朝沿袭明制,分为:省--府(州)--县三级,但是在说地方机构之前,大叔先讲一个更大的概念:民族。 “民族”这个概念很重要,理解了这个概念,你就能理解两个更深远的概念:

    为什么满汉冲突那么厉害?

    为什么大清国愚昧无知?

    满清地方机构概念第一层:民族。 现在我们说国家和民族的时候,比较经典的表述:“56个民族是一家”。 清朝时候的表述就不一样,只需要看一句话大家就明白了: 1912年宣统退位,发布了退位诏书,诏书里的一句话:“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中华民族成立初期的政治口号也是“五族共和”,说爱国也用“情系五邑” 来形容,所用的旗子也是“五色旗”,每个颜色代表一个民族。 也就是说当时对于“中华民族”的概念,大家认可的就是5大民族,排名分先后:满、汉、蒙、回、藏(民国之后把“汉”放到“满”前面去了)。

    大清朝是按照“五族”的概念来划分中国的“省级”行政区的:首先是满族地区,然后是汉族地区,然后是蒙回藏地区。 知道了这一层,再去看清朝设立的省级行政区就很好理解了。 其实理解了“五族”的概念,对理解后来的辛亥革命也有帮助,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会有“驱除鞑虏”的说法。

    满清地方机构概念第二层:省级。省级分三个地区: 满族地区:就是现在的东北,是大清朝所谓的龙兴之地。满族后来逐渐形成三个将军辖区。

    盛京,由盛京将军统辖,盛京就是现在的辽宁沈阳,是大清朝之前的都城,所以加个“京”字。

    吉林,由吉林将军统辖 。 黑龙江,由黑龙江将军统辖 。 汉族地区: 就是后来的“内地18行省”,是汉人居住的主要地区,后来辛亥革命“扬汉抑满”,把“中国”定义为18行省,就是汉人居住的18个省份,著名的“铁血十八星旗”就是这么来的。

    清朝入关之后,对汉人居住的地区沿用明朝的行政区划,到了康熙爷的时候,逐渐演变形成了后来的18行省格局并定制:从此之后一直到光绪年间,18行省的格局大致维持不变。

    分别为直隶、江苏、安徽、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这些省份的名字和现在区划没太大差别,唯独缺少东北和少数民族省份。

    蒙回藏地区:现在这些地区都属于“少数民族”地区,高考有加分的。

    但是在大清朝的时候,就属于老少边穷地区了,统称为“藩部”,被单独列出来,归“理藩院”管理。 藩部主要有以下几个地区: 蒙古:蒙古族。

    这个时候的蒙古是包含内蒙和外蒙的,那个时候我们“中华民族”这只鸡还不是只弱鸡,只可惜后来吾辈不争气,把外蒙给整丢了,辜负了老祖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