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车床与标准

    第一百一十三章 车床与标准 (第1/3页)

    吴韵林看着工坊内热火朝天的情景,但是大家都是凭本事干活,没有一点标准跟统一。

    这就需要游标卡尺,还有铅笔,好画设计图。

    武器标准非常重要,只有相同的口径,相同的质量,才能减轻后勤,大规模装备,并可以使用铳剑与定装纸筒弹药。

    近代成功原因也就是规模化,高度标准化。

    古时很多工匠其实技术很高明,可以制作精美繁杂的东西,然技术再高,也只是个人能力,面对工业化的威力,大规模、高效率、标准化,最后只能被淹没。

    吴韵林要的就是大批量、高标准生产,首先就需要定出度量衡,来保证所生产的每一支枪管都是相同的,公差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

    他也不需要保证每只火器都是精品,但要合格,有着高度的均一性和标准化。

    万事开头难,就先定下标准吧。

    此时工匠打造的火铳五花八门,口径有大有小,不说质量,口径不一,如何使用定装纸筒弹药?

    以后他麾下工匠当然不会只有康师傅与墨子干二人,而不管后面来了多少人,都必须遵循同一个标准。

    那就是吴韵林将要设下的标准,以后他们造出的武器火铳,都将会是一模一样。

    当日,吴韵林审定每队队长人选,并张榜公布出来,又划定各分研究所队伍人员,让各人明白自己要干什么。

    第二天,吴韵林就带了康师傅与墨子干二人,又有麻强、赵括等人,他准备向外国人购买一些武器也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

    希望那边有自己需要的。

    同时过几天他还要到古蔺走一趟,购买大量的粮食物品等

    吴公子曾言过,这问题出在钻头上,要解决很简单,当时他含笑不语,现在终于说了。

    他紧张看着,一颗心七上八下的。

    他看着吴公子在木板上作画,慢慢成形,最后画出一副钻头的形状。

    这是……

    墨子干的眼神凝固了。

    康师傅一样睁大眼睛。

    他自认自己打造火铳的技艺,在大清一片也是排得上号的,然钻膛之弊病,也一直困扰着他。

    经常钻着钻着,整根铳膛就废了。

    而且他还没有钨钢钻头,用低碳钢材料的钢,进度缓慢,慢慢干活,一个月打制一根鸟铳。

    甚至很多工匠不如他,钻膛是钻到一半,翻过来再钻另一半。

    听说有一直钻,不担心钻偏的钻头样式,自然是睁大眼睛看。

    此时他盯着吴公子画出来的钻头形状,喃喃道:“这就不会钻偏了?”

    吴韵林提着铅笔,笑道:“不错,用这单面钻头,就可以解决铳管钻偏的问题!”

    看墨子干与康师傅面露非常激动的神情,他笑了笑,这两个年轻人,可以好好培养。

    毕竟年轻,可塑性强,本身他们技艺也非常不错。

    而要解决铳管钻偏的问题,确实很简单,将菱形结构改为单面钻头结构,一种简单的物理原理罢了。

    当然原理再简单,这窗户纸不点透的话,可能数百年上千年,也没人会想到这上面去。

    事实到了清末,很多地方的工匠仍用菱形钻头,印第安人几千年历史,早有了车轮的雕塑玩具,就是想不到发明推车用的轮子。

    对着这单面钻头结构讨论良久,吴韵林吩咐墨子干先用普通堕子钢打造一副这样的钻头,试用后,若可行的话,再用钢打制,以后钻头也皆是此标准的单面结构。

    墨子干激动的答应了,他迫不及待的想试试。

    康师傅在旁看着,一样心下激动,相公将此等绝密技艺相授,自己等更得尽心戮力做事。

    吴韵林决定先打制六副单面钻头,暂时墨子干与康师傅各用一根,余者几副备用与更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