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千丝万缕(6)

    第105章千丝万缕(6) (第3/3页)

    万幸,两个孩子毫发无损。

    半年前,盘龙山也炸响过一颗地雷。当时并没有人员伤亡,而是闻达家的两个小崽子在山上放羊时,其中一只在吃草时误打误撞踩响了地雷。

    这第二颗炸响的地雷警醒了村委。他们迅速组织村里的「拆弹部队」对盘龙山能够通人的地方来一次全面排查,结果忙活了大半个月毛都没发现一根。

    这一年,闻忠12岁,史际只有10岁。

    东流逝水,叶落纷纷,荏苒的时光就这样悄悄地,慢慢地消逝,穿了新衣,点了鞭炮,一年一岁,渐渐接近,偷偷远离。

    当县里的合作社也准备着手大规模开山垦荒,种植茶叶树的时候,闻达却像一条嗅觉灵敏的狗一样,立即找到合作社的负责人,软磨硬泡,哭悲卖惨,要求他们收购自己的茶树山头。

    考虑到直接收购能节约不少时间投入,缩短产出周期,并且闻达的茶树山头远远比他们计划开垦种植的规模要小。所以,合作社也就半推半就,不失傲娇地「从了」闻达。

    于是,闻达终于把自己的茶叶树山头打包转让给县里的合作社。

    同时,闻达还通过合作社了解到了一个看似毫不起眼的消息:合作社致力于利用本地的气候优势,经营各种农业产品,尤其想经营各类经济作物,

    比如茶叶和水果,但大批量采购农作物种子却是一个***烦。

    一句话,我们县里,甚至清河市就没有一家像模像样,种类齐全,能实现大批量供给的专业化农业种子批发公司。

    闻达立即想到自己当初种植茶叶树的时候,的确跑了好几个地方,才将种苗买齐。

    于是乎,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的闻达,在看出茶叶的种植销售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规模化和专业化,他一个小山村里的暴发户,以零散批发为主,就如同一只小虾米,面对合作社这样的「庞然大物」,无论是销售渠道还是销售规模,都只能望尘莫及,迟早会被「吞噬」掉,在将茶叶山头转让出去后,果断又搞起了农业种子批发公司。

    在闻达的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阮星竹也怀孕了。

    早些年的闻达,似乎将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家暴上,所以阮星竹的怀孕才这样姗姗来迟。

    这时,闻达一家五口搬到了清河市。

    闻达的父亲在市里过世,落叶归根,自然又回到「地雷村」举办葬礼。

    土豪闻达给父亲举办的葬礼可谓隆重无比。

    一日三餐的流水席几乎没有间断,负责做饭的大厨干脆就分成三班倒,分批各自负责早中晚三餐。

    烟花、炮仗、铳火经久不息,就像是不要钱一样。

    灵台前面搭了一个大大的舞台。

    闻达花了大价钱请了人在台上表演川剧变脸的绝活时,舞台下没几个人观看;一个从河南来的民间乐团在清河参加全国性会演,也被闻达用钱砸了过来,他们在台上演奏「百鸟朝凤」的时候,台下的村民观者寥寥,并且打着哈欠,嘀咕着「太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