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千丝万缕(10)

    第109章千丝万缕(10) (第3/3页)

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将「你们」表述为「我们」,逐渐拉近了他和刘同学在心灵上的距离,刘同学更进一步将他当成自己人。

    同时,闻忠的舌绽莲花让刘同学深以为然,深信不疑,并且再无犹豫,坐立起行,立即按照这一设想施行,最后由闻忠将签满了全班大多数同学姓名的举报材料转交给了校领导。

    班里只有极少数几个人没有在举报材料上签名。这几个人的成绩稳定的比较拔尖,所以从来没挨过廖老师的言语批评。

    学校在接到举报材料后,果然没有急于将廖老师开除,而是派人和班里的同学们进行反复沟通,了解情况,并且安抚情绪,很多人也逐渐认为只要给廖老师一个教训就行,没必要把事情搞大。把对廖老师的不满反馈给校领导,让学校知道他的「糗事」,已经满足了大多数同学的「报复欲」。

    但在以谢同学为首的部分同学的「退让」和坚持下,学校不得不对廖老师进行内部处分,并将其调离班主任岗位,也不再教授他们班的政治课程。

    学校的内部处分主要是针对廖老师「偷偷摸摸」的行为。这些行为的确上不得台面,但平心而论,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这种占公家便宜的行为不在少数,区别只在于廖老师的行为被人形成了证据确凿的举报材料,因此到了不得不上纲上线的地步。

    很多年以后,谢同学再来回忆时,感情颇为复杂:

    「廖老师只是在教育学生的手段上简单粗暴了一点,但他的出发点确实是为了学生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始终会存在矛盾,这本来就是正常现象。」

    「教师手里必须握有‘戒尺,没有‘戒尺怎么管教学生?严师才能出高徒,这是老祖宗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如果有错,这句话

    也早就应当不存在。」

    「廖老师只是把他手里的‘戒尺挥得重了一些,而我们却把这柄‘戒尺抢走了。」

    「廖老师之后,新换上来的班主任压根儿就不管我们。谁找他请假,只要符合程序,他一律批准;谁迟到、翘课、早恋,他也例行公事进行谈话教育,但最终的结果怎样,他压根儿不在乎,反正对于他来说,他只需要尽到自己的职责。」

    「班里的整体成绩在那之后,有明显下降,但好像没人在乎这些。」

    「所谓的快乐成长、无忧教育都是屁话。这是西方‘***对我们传统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侵蚀,都是骗人的。我家孩子之前就是搞的这一套,结果学习成绩惨不忍睹。」

    「同学们那个时候都不懂事,只图一时之快,从来没想过这种联名举报的行为,会不会寒了一个在教育工作上确实付出了心血的老师的心。」

    「廖老师占公家便宜的行为,的确不怎么光彩,和他身为人师的身份也不相符。但这种事可大可小,就在于怎么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