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抽丝剥茧(27)

    第232章抽丝剥茧(27) (第2/3页)

是何双喜和杜鹃的失踪。

    沿着这两个方向调查或审讯刘媛媛和刘静,似乎才是主要侦办方向。

    但杨峰偏偏反其道而行,把侦办重点放在了刘招娣身上。

    在他看来,真正的突破口是要证明何双喜等4人已经死亡,或者说是要找到刘家三姐弟杀人的证据。

    「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找到这4个人的尸体,或者证明这4具尸体的去向和刘家三姐弟有关,毫无疑问就是证明他们杀人的最为有力的证据。

    不管是袁家两兄弟,还是何双喜和杜鹃这一对姘头,假设这四个人都已经遇害,可他们的尸体呢?凶手杀了人以后,除了埋尸荒野,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毁尸灭迹?

    杨峰认为在刘家三姐弟这里,这个「

    别的办法」极可能会由刘招娣实施,因为她极可能利用工作职务之便,将尸体送进殡仪馆烧成一堆灰。

    虽然在我们国家火化是有着非常严格的程序,不是你想火化就火化,也不是你不想火化就能不火化。但刘招娣作为业内工作人员,对其中门道、流程甚至漏洞极可能摸得一清二楚。

    任何制度和流程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更何况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认真钻研某一项制度,或多或少就总能发现其中的瑕疵纰漏。

    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杨峰仍旧决定悄悄展开调查。

    据了解,火化不仅要有死亡证明,并且会留下详细的登记,这是一个标准流程。

    警方在刘招娣工作的殡仪馆的火化名单中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登记。看書菈

    但发现从2016年1月26日到2月1日,这一周的时间内,刘招娣在其工作单位没有任何送入尸体进行火化的登记。

    这段时间内,沙市没有死过人?这不可能,馆内有同岗位其他工作人员运送尸体进行火化的登记记录。

    那是刘招娣请假了?也不可能。

    殡仪馆的领导告诉警方,馆里工作人员不足,尤其是像刘招娣所在的特殊岗位,人少事多,顶多请个一天半天假,没有特殊情况要请假一个星期门儿都没有。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刘招娣当时将接收的尸体送到其他殡仪馆去了。

    在一些比较特殊的亡人事件中,死者达到两人以上,双方彼此之间存在矛盾的,就不会将他们的尸体送往同一家殡仪馆,以免家属双方在馆内发生冲突。

    比如因打架斗殴,双方都意外身亡的;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和受害人都死亡的;还有跳楼的砸死了路人,自己也抢救无效死亡的。

    由于情况特殊,往往到了事件现场后,才能知道这样的尸体是否适宜送去同一家殡仪馆。

    因此,像刘招娣这样的特殊工种人员,在和家属沟通一致后,只要拿着自己的工作证明和死者的死亡证明,就能将尸体送到全市范围内的任意一家殡仪馆进行火化。

    殡仪馆领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