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相惜

    君臣相惜 (第2/3页)

    对于杨昊提出的许多想法,楚皇不仅一点就通,还能够举一反三,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

    在位几十年,从一个帝王的角度去看问题,许多问题,楚皇比杨昊看得要通透许多。对于杨昊想要做的许多事情,楚皇提出的许多疑惑和建议,也往往是杨昊或者宁远的文武并未考虑全面的。

    可以说,这三年,若是没有楚皇时时与杨昊交谈,再由杨昊将楚皇的许多疑惑和建议转告简放等人,宁远可能会走许多弯路。

    杨昊更知道,这三年多来,虽然楚皇从未再踏出过宁远地界半步,但是,楚皇却一直与新皇保持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宁远的许多事,自然一直在新皇的关注之中。但是,经由其他各种途径传于新皇耳中的消息,又怎比得上直接经由楚皇之手传过去的消息分量那么重?

    所以,杨昊明白,自新皇承继大位以来,整个大楚的施政方略与宁远越来越贴近,楚皇这位老人功不可没。

    杨昊对楚皇佩服不已,经过这三年的密切接触,楚皇亦对杨昊更为赞赏。

    虽然已经知道了,杨昊所知道的那些东西都是其修行界的师傅告诉他的,但这丝毫并未妨碍楚皇的杨昊的赞赏。

    知道是一回事,愿不愿意去做,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

    对于这一点,做了几十年帝皇的楚皇看得比谁都清楚。

    不说别的,就说之前站在楚皇面前朝堂上的六部公卿,哪个不知道身为朝廷重臣,须当以国事为重,死而后已?

    但是,他们做到了吗?

    不说他们,就说楚皇的亲生儿子们,又有几个是真地时时刻刻以国事为重?那个疯掉的熊梧,和与他走得最近的那几位亲兄弟,之前的主要心思,不都是放在了争夺储君之位上了吗?

    但是,楚皇看到,杨昊不同。

    这个小家伙,不但知道,而且去做了。

    楚皇比谁都清楚,这个小家伙在宁远鼓捣这些事情冒了多大的风险。

    在禅位前的那几年,不算被余怀恩挡掉的那些,单说被交到楚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