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全驴宴(3k)

    第184章全驴宴(3k) (第2/3页)

被安排的李元婴,正在将磨好的青蒿粉倒入蜀山春酒,加厚版琉璃瓶,能看到偶有银光闪过。粉末落入酒中,在表面形成小气泡,不时会发出“波波波”的声音。

    孙思邈额头滑下三根黑线,他怎么则没想到,李元婴会直接将药粉倒入酒中,不是应该如虎骨酒那般,虎骨一具,炭火炙令黄色,刮取,炙尽,捣得数升,绢囊盛,清酒六升浸五宿,随多少稍饮之吗?

    如此不通药理地胡闹,某真的很受伤!这些青蒿不是外面药肆那些普通货色,而是某选取最佳时间收割、晾晒的顶级青蒿!

    没有注意到孙思邈的脸色,李元婴拿起一旁的细竹竿,轻轻搅动着药粉,加快它们下沉的速度。看着酒水的浑浊程度,摆了下手,说道:“孙公,药粉不够,再给某一些青蒿叶。”

    用一个大竹盘装好青蒿叶,孙思邈走到石磨处,坐下磨粉,问道:“为何只选叶部?梗杆处的药效虽然弱一些,却也不是不能用。”

    李元婴抬起头,露出特别乖巧的笑容,说道:“去年五月五日,他们烧艾草除虫,叶子的味道胜于梗杆不是一点半点,好酒当然要配好药。”

    ps:唐代初期并没有端午节的称呼,五月初五那天的节日就是庆祝“五月五日”,包括皇帝的诏书都是只说“五月五日”;到了盛唐,民间和诗人们二词并用,官方依然是“五月五日”;直到中唐,唐宪宗在诏书中首次用“端午”二字代替了“五月五日”。

    可是爬灰三郎在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的诗序中记述了皇宫端午日盛况,召来儒雅臣僚,大张延席,广殿肃而清气生,列树深而长风至……更写下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的诗句。从此有了官方论调,钦定五色丝的承前启后的精神意义。要长命,还要给做大唐忠臣。

    还有种说法,端午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代,不水的红薯不是考据学者,就不去研究那么复杂的事情了。

    孙思邈:“……”

    某真是谢谢你喔!若不是你做过太多好事,某会把你扔出药庐……不对,扔出壶梁苑,并挂上块木牌:滕王不得入内!

    “孙公,你不用太过感动,谁让某是大唐大善人呢?”李元婴听着速度明显变快的石磨声音,摆了摆手说道。“某不会让外人知道酒泡青蒿粉治疟疾之法,是某想出来滴。某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醇厚善良,挥一挥衣袖,深藏功与名。只要你知道某,只要大唐人不再受疟疾之苦,只要不再医师加百毒,熏灌无停机。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诅师毒口牙,舌作霹雳飞。符师弄刀笔,丹墨交横挥。某就心满意足,了无遗憾了!”

    嘿嘿嘿嘿……孙公的千金翼方中,就有专门论述禁咒之术的“禁经”。在“禁疟病”篇中,收录了大量驱除疫鬼之法。有些是用咒语威慑、恫吓、斥责疫鬼,使之离开;有些是通过咒语帮助病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