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返过去

    第一章 重返过去 (第2/3页)

续深造。鲁道夫虽然军事专业学历颇高,未来必将成为奥匈帝国军方举足轻重的人物。可如今的他,只有21岁时在克恩滕第七步兵团义务服兵役的短短几月经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克拉根福特的日子,是他仅有的不太专业的军旅生活。

    从迷茫与混沌中醒来,鲁道夫接受了前世的记忆与经历。他静静的沉思着,慢慢的接受这难以置信的经历。如今,战争的端倪还没有出现,他似乎有着光明的未来,但历史沉痛的记忆无时无刻地不在提醒这他,战争从未改变,战争从未结束。或许他可以凭借着高贵的身份,在维也纳平静的战争部里浑浑噩噩。但作为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员,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告诉着他,既然上天给予了他机会,就要去使用,去抗争,去改变家族和历史的命运。

    奥匈帝国在怒火中烧时加入了战争,四年里一败涂地,手忙脚乱,去又在恍恍惚惚间土崩瓦解。她未能拼尽自己的潜力,像是带着一个王朝末年是一系列的诅咒,如流星般划落在了浩荡星空。

    奥匈帝国还未好好去战斗,风雨飘摇中,她猝然长逝了。他不是丘吉尔口中的奥斯曼:“欧洲一直等待奥斯曼帝国的死亡,可是年复一年,这个病人却不甘死亡,衰弱的双手依然抓住巨大家业的钥匙不放。”“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奥匈帝国继承着古老的传承,绽放着革新的意志,联合着巴尔干半岛各个民族。

    历史片面的将奥匈的灭亡归咎于民族矛盾,可殊不知,是一系列的外患与失败,才引发了内部的矛盾。这一次危亡面前,没有了大土耳其战争的欧根亲王,没有了七年战争的道恩元帅,没有了法奥战争的卡尔大公。世界大战期间,只剩下了康拉德付诸于理想的才华,毕竟,他手中的剑是脆弱的。

    鲁道夫似乎接受了这一既定的结局,但却仍有不甘,自己既然来了,便不能只剩下走过。成事在人还是在天我们不曾知晓,但至少应该尽力而为之。鲁道夫如此想道。

    鲁道夫开始查看帝国的军事情况,虽然曾经已经十分了解,但再次看来,仍不禁感慨,不愧是奇葩的二元帝国。

    所谓“奥匈帝国”,实质上是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对于现代民族主义兴起的一种无奈的让步而已。在中世纪,民族感不强的时代中,哈布斯堡皇室统治着一大堆领地,从莱茵河畔直到西乌克兰,皇室用一大串诸如“国王,亲王,大公,公爵,伯爵”等领主称号,统辖这片广袤的土地,和土地上居住着的民族各异的臣民们。这种中世纪的统治结构,甚至在17世纪就已经不合时宜了,法,英,普等单一民族君主国的兴起,和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拿破仑战争期间,皇室失去了一直装点门面的神圣罗马帝国皇位,不得不改称奥地利皇帝,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连奥地利帝国也要维持不下去了,随着帝国在意大利对法国和在波希米亚对普鲁士的接连两次战败,一度被压制的民族解放运动又再度汹涌澎湃起来,皇室为了拉拢自特蕾莎女皇时代就一直效忠皇室的匈牙利贵族,不得不于1867年授予匈牙利自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