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元帝国?多瑙联邦?

    第七章 三元帝国?多瑙联邦? (第1/3页)

    鲁道夫的柏林之行很快结束了,在与德国的情报机构建立初步联系,并带回大量东线的资料后。鲁道夫一行就基本回到了维也纳。

    德国人的情报资料是详细的,更是触目惊心的。事实已经证明,后世所谓沙俄三人一把步枪只是一种以偏概全。

    俄军常备军达到了142万人,并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按照改革的计划目标,这个数字将会达到500万。作为当今的第四大经济体,沙俄在陆军军费上面的开销和德国相差无几。

    俄军之所以在后来的战争中造成武器装备不足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开战前和开战后一段时间里面,俄军停止了军事生产。俄军在前线真正缺乏的是食物,衣物,弹药。大战中不止俄国,其他国家也都或多或少地面临着后勤补给问题。

    鲁道夫如今已经放弃了和平的幻想,战争的脚步已经不可避免。德奥同盟是个不折不扣的军事同盟,小到G98和曼利夏M1895通用弹药,大到东西两线的作战计划,都已制定了联合方案。

    在战争之中,俄军最主要的敌人不是德国,而是奥匈帝国。鲁登道夫自己在战后撰写的《总体战》中都评价如果俄国第一时间把主力对付德国,那么德国根本撑不住第一年。

    战争伊始时,俄国的任务是牵制北方的德军力量,击败南方的奥匈帝国。第二年年初,俄军将普热梅希尔要塞攻克。奥匈帝国无险可守,已经彻底失去了战争主动权。

    改革已经刻不容缓,随着皇帝渐老,角色更显重要的斐迪南大公认为奥地利的匈牙利民族是最大的隐患。他惊骇于弗朗茨.约瑟夫一九零三年向匈牙利人做出的重大“民族让步”,认为那无异于向君主国已然受损的军力发出致命的一击。而到了一九一三年,匈牙利人已几乎完全退出奥匈帝国体制。他们连奥匈帝国国歌——海登的《主佑君皇》的歌词,都不愿唱出口,因为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