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纳才(一)

    第五十二章 纳才(一) (第1/3页)

    门外来的是一名亲兵,带回了韩彬的话:

    “上蔡城官衙以东,杀富户三十余户,分粮食、银钱,少动苦民,已有六百余人来投我营。”

    掠货之前,只掠富户少动苦民,这是杨开特意跟韩彬交待过的,所以这个消息第一时间也传回到了杨开这里。

    按照他们现在的作战计划,显然无法在上蔡城逗留太久,更不可能分兵驻扎于此,既然如此,把财、货、粮三物,和年轻力壮的后生带走,可保就算官军来剿,也无法得其助力。

    就地分钱粮不过是个引子,只让城中之人知道,此家流寇的属性,让穷困者心甘情愿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来。

    对于这部分新投进来的人,杨开也早有了打算,他要把这些人补进了裹挟营中。毕竟新卒初入军伍还无甚战力,另外杨开部此时的各个军伍,无形之中已经搭建了一个门槛,没加训练随意补进正军中,适得其反。

    相反,先让他们在裹挟营中,看到前方将士人人立功受赏,激发他们的血性和勇气,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愿意加入这支军伍,愿意为这支军伍出一份力,更愿意为自己争一口气,那样才会彻底融为己用。

    前来投诚的百姓在第二天上午到达了一千五百人,杨开诏令众将过来议事时,统一将新卒归到商榷麾下。

    商榷惶惶起身,唯唯应是。自从跟着陈遇主加入这支流寇队伍以来,一开始确实吃了不少苦头,但那都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毕竟是新人,杨开再想用他们,也会先摸清楚他们的心思。

    逐渐取得杨开的信任以后,他不仅得到了自己的想要的职务,而且肉眼可见的权力越来越大。

    更为重要的是,杨开所领的这支义军,确实与别家不同,懂得学用官军的编制,完善义军队伍中编制上的缺陷。沿途从商南一路辗转,出入开封,聚首郾城,他还能听取身边的人想法,以弥补思维和所涉猎知识上的不足。

    他当然不知道,作为穿越者的杨开,最能放得下身段,习惯了人人平等的思维,他不会总想着自己是高高在上的。要是说他在郾城中已经不再怀念当初治理商南城民的时光,那现在他已经下定心思,要为这支军伍做一点实事。

    近来所见所闻,商榷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亲民善政,保不住一方安稳,更救不了天下苦民,明廷这个统治了江山二百余年的皇朝,气运已经危危而散矣。若非陈遇主,他早应该跟着商南县令一起去了的,苟全下来,他本就无妻无子,双亲为保他读书早早亡故,放手一搏,保不定就能扬名立万了呢?

    细细一想,顺水推舟接下杨开分给他的新卒,坐回到杨开所赐的座位上,稳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