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九章丢人的李义府

    第两百八十九章丢人的李义府 (第1/3页)

    “新建城池的配套设施。”

    “大型物流业的建设。”

    “来往商队的物资存储。”

    “牧场的上下游产业的建设。”

    “各级工厂物资的采购。”

    “娱乐业的兴建。”

    “本土消费人群的培养。”

    。

    一条条总结下来,李宽发现草原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一些行业需要完全进行更改。

    最需要做的就是物流业的建设,除此之外,就是各级产业工厂的进货问题。

    比如他这里的罐头厂,用来储存的陶罐瓦罐,之前都是从朔方的烧陶厂进货。

    现在随着罐头产业扩大,需要用到的陶罐更多,那怎么办?扩大生产,加大生产力度,再建设新的陶厂?

    但是在李宽看来,这并不是可取的行为。

    在压缩成本和整个草原产业布局来说是可取的,但是放到整个大唐,就不太可取了。

    光是一味扩大,影响草原产业链就是其中一个问题,另外的问题还有就是其他地区的百姓赚不到钱了。

    李宽认为,这时候就应该把新建的烧陶厂就应该分到周边州郡去,比如临近的华州等等。

    如此一来,既可以解决草原的陶罐缺失问题,又可以解决华州百姓就业的问题。

    唯一增加的就是专有物流业的运输。

    “不过,这就涉及到华州的产业布局,大概需要让华州的一部分百姓进行集村并寨了。”

    “这样把百姓聚拢到一起,有助于百姓的管理,提升百姓在野外的生存率,还可以提高地方百姓的收益。”

    “最重要的是,这个烧陶厂的产量也不大。”

    李宽的设想中,分出去的一部分烧陶厂完全可以弄成百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产量类型。

    一直招人,百姓农闲的时候来干,农忙的时候就滚回去干活。

    这样对于产量要求就不能大。

    李宽的根本想法还是提升一些不愿意进程打工,不愿意离家工作的百姓收益。

    这些百姓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年到头也能吃饱,也能吃的比以前强。

    但是,这对于李宽来说是亏的,他没办法剥削他们的劳动力了啊。

    “未来的工作量依然庞大。”

    如果换做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