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推辞

    第四百一十三章推辞 (第1/3页)

    在其他人震惊的目光中,李宽继续道:“按照百年工程来修,就当积累技术资源了。”

    “我每年给你批三千头牛,五千只羊,三万只大鹅以及五万贯钱作为阵亡抚恤。”

    “修路的技术人员,我给你弄一批年龄过大或者过小的工匠过去支持。”

    “先对付着干。”

    柴哲威听李宽的安排眉头直跳。

    哪有修路上来就给阵亡抚恤金的,这是多不看好这个工程。

    耸耸肩,李宽心里也无奈。

    在一千年后修这条路时还死人呢,更何况是现在了。

    那时候的高原可是经过一定开发,道路也有了一定基础,技术也突破了好几代,工具更不用说了。

    可就是这样,修青藏路也死了不少人。

    所以李宽表示自己直接给阵亡抚恤金得了。

    “还有,把匠人的基础工资和各种补助都弄高点,名额弄少点,年轻人弄成轮换制度。”

    “我估摸着,高原路工程,会是未来一百年唯一拿不到项目奖金的工程。”

    李宽的话让柴哲威愣住,你咋越说越过分了?

    “不至于吧。”

    “总不能这条路要修几百年吧。”

    叹口气,再次耸耸肩,李宽无奈的道:“说实话,高原路这个工程代号我都想起通天之路,这个工程的未来,我是一点都不看好。”

    “我对它唯一的回报率就是希望它在未来能给我爆出不少建筑技术突破。”

    每一个大项目的完结都会带动一系列技术的突破。

    像21世纪的有些国家为何非要搞一个完不成的项目,图的就是研究这个项目之中爆发出的其他技术。

    比如蘑菇蛋的研究,一个蘑菇蛋的研究成功,带动了全国工业的技术突破。

    而这些技术不光可以用在蘑菇蛋上,还可以用在其他工业上。

    都是连锁反应。

    李宽的不看好和实话实说让柴哲威叹口气,既然如此,那就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感谢太子殿下的救命之恩。”

    柴哲威想了想,最后还是说出了心里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