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化学反应

    第四百二十五章化学反应 (第1/3页)

    有点晚吗?

    李宽想了想,笑着道:“并不晚。”

    “毕竟,我以前也没想过自己会继承皇位。”

    “所以我以前培养的人才都在底层。”

    “再加上那时候的想法就是弄几个忠心人才就够了。”

    “现在弄也不晚,我的忠心部下还有好几个呢,等他们一回来,也能撑起前期对大唐的掌控。”

    李宽的心态很好。

    李世民看着他笑呵呵的样子也不再这件事上说什么,转而聊起另外的话题。

    “文官除了于志宁,许敬宗,李义府,武将除了李勣和苏定方,你还有没有其他人用。”

    “李勣的年龄虽然还能打,可也不小了。”

    “于志宁和许敬宗不见得能活到你这一朝终点。”

    李世民的意思很简单,告诉李宽,你该为自己这一朝储备自己的心腹了。

    虽然李宽刚才也说了他一直有储备,可李世民觉得并不够。

    人才储备,最少也得有青年一辈的存在。

    老人扛鼎,中年接力,青年储存。

    历史上这个做的最好的是明朝。

    土木堡之后,大明之所以能迅速反应过来,就是因为大家公认于谦是文臣下一辈接班人。

    要不然当时身为兵部侍郎的于谦是不可能接手整体战争的。

    只有被大家公认的人才能做到。

    “嗯,除了李义府,我还储备了一位叫张柬之的人才,稚奴身边的狄仁杰也是我看好的人。”

    “王玄策那个年轻人很适合当外交官,也是一位人才。”

    “武将的话,暂时没有合适的,但我觉得这玩意得靠厮杀。”

    “再加上刘仁轨还能顶不少年,暂时不着急。”

    “最主要的是,我接下来的军事战略会主要放在海军上。”

    李宽的话并未让李世民满意,他沉吟一会后道:“我知道伱有很多的想法,但我还是要说一句,世家的离开,带走了大量的人才。”

    “薛仁贵,裴行俭这两人就是重点。”

    “如果我们的名将有一天需要从外面借调,那大唐就危险了。”

    “培养将校这件事,你得记在心上。”

    李世民说的意味深长,李宽也表示自己记在了心上。

    李宽也知道大唐现在面对的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