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武力保证

    第四百九十三章武力保证 (第1/3页)

    当然,他们认为大唐很好,人更好。

    儒家为了在这封国林立的大唐新时代能更好的生活下去,他们选择把儒家变的有形象起来。

    他们的行为大概就是给儒家子弟设置身份证明,规范儒家子弟行为。

    让他们变的和宗教差不多。

    不过儒家子弟可以娶妻生子当官,只是儒家礼仪行为被深深刻入行为规范中。

    如传播真善美,治病救人,竭尽所能的为百姓谋福利等等。

    这是一群儒家大儒为了保证儒家影响力所做的决定。

    他们认为,如今这以大唐为主体,周边封国为附庸的唐人势力,未来必定会出现新一代的百家争鸣。

    他们儒家这个古老的存在,如果不想被击败,被替换,就一定得让自己变的优秀。

    这个优秀不光是只被皇帝接受,被皇家接受,是指被所有人接受。

    历史证明过,不被掌权者接受的学派不一定会灭亡,但是不被百姓接受的学派一定会被灭亡。

    儒家在春秋战国时并不被人所喜欢。

    甚至于可以说,讲究周礼的他们简直可以说是被人厌恶。

    毕竟,战国七雄原先都是周朝的臣子,现在周朝亡了,他们还在,多多少少有点背叛主子的嫌疑。

    而儒家在那个时代天天讲究一个周礼,可以说是天天在扇战国七雄的脸。

    就这样他们还活了下来,只能说那个时代的儒家子弟确实有点东西,确实优秀,确实牛逼。

    其余的,什么都说不了。

    当时儒家靠的是什么,就四个字,有教无类。

    大儒是真的广开大门,招收各个阶层的学生。

    这也是他们后来跟墨家争,跟杨朱争的基础。

    所以儒家对于如何在百家争鸣时代生存下去,是非常有经验的。

    关键词就在于让百姓接受他们,真心的爱戴他们。

    更何况,这个时代的他们还有着自己的优势,国家认证。

    以孔家为首的儒家大佬们给儒家订下了两条生存的基准点,一如既往的有教无类,和摹仿宗教学来的儒家弟子道德纯洁度。

    前者的执行方式是想办法垄断教育行业,把儒家和老师两个字结合起来。

    后者的执行方式更简单,就是严格考察儒家弟子的品德教育。

    务必让大家认识到一点,那就是儒家弟子道德是高尚的,是可以相信,可以信任的。

    李宽得知儒家做法后,忍不住啧啧笑道:“不愧是能在诸子百家时代活到最后的学派,就是厉害,手段很是超凡。”

    李宽是支持儒家行为的。

    你们儒家要是真牛逼,真的把儒家弟子的道德素质提高到一定程度,那你们侵蚀教育部门也不是不行。

    毕竟你们道德素质高了,就代表着你们不会对孩子进行坑蒙拐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