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7章 谥号与庙号

    第0207章 谥号与庙号 (第3/3页)

来:“陛下,臣以为先帝之谥号可为‘武’!庙号‘太祖’!”

    赵武帝?赵太祖?这可是崇高的谥号和庙号!

    刚彊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

    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此前,能有武帝之谥号的,有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晋武帝司马炎、成汉武帝李雄。

    刘彻在位五十四年,北驱匈奴,收复失地,征辟南越,收服西域,建立了西汉王朝最伟大的功业之一。

    曹操执政期间,代表中小地主集团的利益,锐意革新;抑制豪强势力的发展,打击拥汉反曹派;主张唯才是举,重用有真才实干的文人武士;调整赋税,恢复盐铁官营;兴修水利,组织军民屯田。增加粮食,发展经济;重视教育,移风易俗。

    曹操亲自参加并指挥了大小近50次战役,既打硬仗恶仗,又打智仗巧仗,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之君,还灭了东吴,结束了分裂长达半个世纪的三国时代。

    这三人有资格上武帝的谥号。至于李雄,则是中规中矩,配不上武帝的谥号。

    还有太祖的庙号。

    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最初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

    华夏历史上第一个被谥为太祖的君主是商太祖成汤。

    “何以也?”

    申扁开始了自己的长篇大论:“先帝在位虽不过六年,但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修我兵戈,开疆拓土,有目共睹。对北方,我赵国消灭段辽,征辟辽西,力挫燕代,长驱漠北数千里;对南方,我赵国数次击退晋军的来犯,夺下数城,消灭晋军数万,大涨大赵之威势;对西方,我赵国更是收复河陇,进击凉地,沙州、河州尽为我赵国所得,并迫使张骏称臣!先帝短短数年之间,便已经基本上平定北方!”

    “如此武力,焉能不谓之‘武’?!”

    “善!”石遵点了点头,这个是不容置疑的。

    石虎虽然私德有亏,又是暴政,但是他打下的疆土可不少,至少在整体上,赵国还是天下第一强国。

    这时,司空文章有了不同的见解:“申扁大人,正所谓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以先帝之武功,谓之武帝,臣等无异议,但是这太祖恐怕不妥!太祖之庙号,应为创基立业者,我大赵国的开国之君为高祖皇帝(石勒),按理说,先帝之庙号应为高宗或者是太宗!而不是太祖!”

    “文章大人,你这话请恕我不能苟同!”

    申扁怒道:“先帝何等英明神武,他创下的基业难道就少吗?……”

    群臣们在朝堂上争论了许久,几乎有半个时辰的时间,石遵有些不耐烦,于是拍板,定石虎的谥号为“武”,庙号“太祖”,曰“赵太祖武皇帝”!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207章 谥号与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