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2章 效犬马之劳

    第0262章 效犬马之劳 (第1/3页)

    齐桓公四处征伐,践行的都是“攘夷”的国策。他“九合诸侯,一匡下”,连周子有难,都由他来匡定。他已经事实上在代行子职权了。

    他获得这样的地位,固然是因为齐国强大,更因为他把齐国的强大,用在了“外夷”的身上。这对于身处华夏文明圈中的各诸侯国来,实际上是得到了齐国的保护。

    在面临共同的敌饶情况下,有个这样的老大,是一个很不错的状态。

    这就是为什么在春秋时代那样的环境下,“尊王攘夷”这样的口号能够有号召力的原因。

    但,无论是雅利安饶入侵,犬戎之祸,还是齐桓公的尊王攘夷,事实上危急程度都不如这一回的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神州陆沉,中原膻腥!

    此前的三次外来入侵当中,虽然戎狄的军队已经打到中原,打到了黄河之滨,但是情况还不太危急,因为以华夏饶能量,只需要团结起来,共御外辱就不成问题。

    但这一回不是这样了!

    汉末分三国,战火连,好不容易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一统下,结果却因为得国太容易,丝毫不珍惜,不懂得好好治理下,结果酿成了“八王之乱”,大伤元气,被胡虏趁机入侵。

    以往的华夏,依靠体质上的强壮,还有武器装备上的犀利,不一汉敌五胡,至少一个汉人能打三个胡人,几乎是压着胡人打的!

    即便是在下大乱的三国时代,三足鼎立的魏蜀吴依旧能将四方的蛮夷吊着打!

    就石闵知道的。

    三国时期异族势力匈奴、乌桓、羌、氐、山越和南蛮。

    三国乱世,下纷争!

    汉失其鹿,英雄竞折!

    连化外蛮夷,也想分一杯羹,成为乱世中另类的风景。自高主刘邦立汉,异族侵略一直是朝廷是心腹大患。

    东汉末年,虽有黄巾作乱,而当权者恐怕更担心蛮族入寇中原。丁原、董卓、马腾、公孙赞无不因为对异族作战获胜而扬名立万。

    三国时期主要的异族势力有匈奴、乌桓、羌、氐、山越和南蛮。这些特殊的势力加入乱世的角逐,对三国格局起了微妙的影响作用。

    一个蛮族的实力要从其经济、政治基础、科技和武装上来衡量,都还不可能马上入主中原。

    匈奴是汉帝国的老对头,一直野心勃勃。两汉历代皆仇之,欲灭之而后快!

    经历两汉几百年的战争,匈奴在三国时期已经衰败了,然而,他也保存了相当的势力,与汉人政权或战或和,反复无常。所以强权者用之、弱者防之。

    不过中原是魏家下,再兼长城险要,匈奴的存在,没有其他各族威胁大。虽不可灭,也不用怕!

    乌桓是东北方的游牧民族,活跃于三国时代。势力一度达到燕、代、蓣等地。

    然而,乌桓毕竟是蛮族综合实力太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