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6章 佛道之争

    第0366章 佛道之争 (第1/3页)

    近日来,邺城内兴起了一股流言,是魏王要定国教,要在佛教和道教之间做出一个抉择,择其一为国教!

    这全都是因为冉闵张贴出的一张布告,其中要重金悬赏三千名道士前往朝鲜半岛传教。这原本简简单单的一张布告,却在民间掀起了一股轩然大波!

    冉闵如此推辞道教,难不成要定道教为国教吗?

    要知道,自古以来就有佛道之争。

    而在这个时候,佛道之间,隐隐有分庭抗礼的趋势。

    在北方,老百姓们多信佛教,尤其是在原先羯赵的疆界之内,石勒和石虎这两位羯赵帝国的皇帝出于对统治的考虑,更是对佛教推崇备至。

    而在南方,信道教的颇多。

    汉末直到魏晋,战乱不断,没有几安宁的日子。皇帝和拥有兵权的军阀杀起人来不眨眼。知识分子,即使是已经挤进统治阶层的,也感受到时世危难,活得战战兢兢。

    早晨起来,摸摸脖子,脑袋还长在上面,谁知晚上会不会掉下来?他们再也不想去当一个好官,帮助皇帝治理百姓了。

    还把这个作为人生理想和抱负,那才真叫傻瓜!活一,乐一,算一吧!所以,士大夫阶层中的很多人都苟且偷生、及时行乐,甚至奢侈放纵、醉生梦死。

    还有冉老子和庄子那里去找精神寄托,读老庄,谈老庄,清静无为呀,顺应自然呀,超脱世外呀,成帘时时髦的话题。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不能不逆来顺受、随波逐流。活得难受,就只好用老庄的玄奥哲理安慰自己。

    越是这样,越觉得生命可贵。庄子的学问很好,就是把生和死当成一回事,这个不能信。好像有一早晨,大家醒过来,突然都记起来生命的可贵,于是写诗吟赋,抒发感慨。

    什么“朝露”呀,“金石”呀,都是流行一时的用语。

    早晨的露珠,太阳一晒就无影无踪,比喻生命短暂。

    金属、矿石之类的东西倒耐得住时光流逝的消磨,可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