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7章 护国大法师

    第0367章 护国大法师 (第3/3页)

子道德经》为正一道主要经典,他教育道徒要互助互爱,“诚信不欺诈”。道徒有病,则“自首其过”。

    为此,设立“靖庐”,作病人思过修善之所。又设“祭酒”,主要为病人请祷。对犯法之人,不随便处罚,“三原然后乃行刑”,比孔子的“不二过”要宽容得多。

    张鲁还命人在境内大路边建立“义舍”,教人们不要蓄积私财,多余的米肉交义舍,以供过往之人食用。不过,只能“量腹取足”,不可多吃多占,“若过多,鬼辄病之”。

    此外,他还实行禁酒等利民措施。因此,深受境内各族人民的欢迎,使汉中成为下层民众心中的一方乐土,仅关西民众从子午谷投奔汉中的就有数万家。

    在当时下大乱、民不聊生的情势下,张鲁以五斗米道据险自治20多年,在政治、思想、军事等方面实践着农民阶级渴望的理想王国,这在华夏历史上不能不是一种进步的尝试。

    但是,封建统治阶级是决不允许农民阶级有这么一块乐土存在的。

    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在镇压了黄巾余部之后,亲率20万大军进攻汉郑张鲁在阳平关防线被破后,自知力不能敌,遂率众降曹,从此张鲁政权不复存在。

    然而,由于张鲁的降曹,五斗米道传人及其徒众并没有受到多大损害,得以保存实力,继续在民间从事活动。

    而太平道就不必赘言了。

    太平道就是黄巾军的前身,汉末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就是太平道的领袖张角搞的。

    佛图澄道:“魏王既然知道太平道和五斗米教,就应该清楚道教之害。道教善于蛊惑人心,扰乱视听,当此乱世,若是被声望极高的有心人鼓动,民怨沸腾,只怕汉末的黄巾之乱再现下啊!”

    “魏王,我佛教与道教不同。我佛慈悲,我佛教之教义是为缘起、法印、四冖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盘,以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等。佛教劝人向善,劝人以慈悲为怀,度化世人!这样不是更有利于大王掌管社稷,掌管万民吗?”

    “大法师是要寡人在整个赵国大兴佛学?”

    “如此,就再好不过了。”

    听到这话,冉闵眯着眼睛道:“大法师,实不相瞒。其实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寡人都不想提倡,也不想压制,但究竟孰优孰劣,寡人断不能决。”

    “这……”

    “大法师,你看这样可好?三日后,寡人在奉门召开一场辩论法会,由佛教与道教两家的得道之士出场辩论,届时佛道之高下立判!你看如何?”

    “这……”

    “若是佛教的高僧们胜了辩论,寡人就往高句丽派出三千传教士,而不让道士们东渡高句丽了。”

    “好吧。”

    看着佛图澄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冉闵却是在心里冷笑不止。佛图澄虽是得道高僧,名声满下,可是世俗的欲望依旧没有杜绝掉,又何来的四大皆空?

    也对,倘若佛图澄不追名逐利的话,他怎么会广收门徒上万人,到处游历,宣扬自己的佛学呢?

    人不为名,必为利也。

    什么出家人,什么四大皆空,通通都是狗屁!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367章 护国大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