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3章 半渡而击

    第0543章 半渡而击 (第2/3页)

日宋襄公大战楚军于泓水,但宋襄公迂腐,当时的宋军已先在泓水北岸布好阵势,处于对楚军半渡而击的有利态势。但宋襄公拘守不鼓不战的君子原则,没有出击。这才落得大败!眼下冉闵给了咱们晋军这个半渡而击的大好时机,焉能放弃?”

    众将闻言,都觉得庾方之得有道理。

    殷浩亦是微微颔首道:“不错。孙子曰: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对方进攻军队渡河渡至一半时全力反攻,歼敌于进退维谷之间。若在对方还未进攻,还在对岸蓄势时主动出击,先消耗自身力量,再进入对方阵地,不可能事半功倍地取胜。”

    “若在对方已经渡河进入我方阵地,人家已无退路,气势正盛,再被动防守,基本上势均力敌,即使取胜也得事倍功半,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要半渡而击,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这是站在防守一方而言,站在攻方立场考虑,则必须想尽办法,采取各种手段迅速走出半渡状态,提前做好应战准备。否则,在最艰难的时候掉以轻心,会半途而废地溃败下来!”

    用兵之道,殷浩是得头头是道的,好像真的就是那么一回事,可是真正领兵打仗过的将领都很清楚,打仗,完全不能按照兵书上来的。

    兵书只是辅助,与真实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但姚襄还不放弃劝谏殷浩,又道:“大都督,请你三思而后校我军半渡而击魏军,看上去固然是妙,但是不能忽略一些客观因素,譬如我军在鸿沟一线,有大军五十万人,还互不统属,军令并不协调。大军一旦后撤,恐有意外发生啊!”

    经过姚襄这么一提醒,殷浩不禁生出了疑虑。

    “仁祖啊,你是怎么看的?”

    殷浩又去询问谢尚了。谢尚毕竟是晋国的名将,身经百战,为晋国立下了无数的汗马功劳,殷浩十分的器重他。

    谢尚想了想,道:“大都督,冉闵应该是想孤注一掷了。其实姚襄将军的没错,我大军的部众太多,互不统属,军队一旦后撤,士卒们就会产生一定的恐慌情绪,而一旦前方出现溃兵,就会导致大范围的溃逃!这是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情况,请大都督仔细斟酌!”

    “大都督三思!”众将都俯首道。

    这些将军是领兵的,但殷浩是领将的,他所看待问题的角度,与这些将军的都大相径庭!

    晋军当中,儒将极多,似庾方之这般的猛将很少,所以他们都能想到晋军这么多的兵马,可能会阻塞军令的传达,然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