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9章 义仓

    第0579章 义仓 (第1/3页)

    奉殿。

    “朕听,乐安郡近日又爆发旱灾了?”

    “是的。”尚书令崔皓出列道:“陛下,昨日有乐安郡郡守的奏疏上报,乐安爆发了罕见的旱灾,饿殍遍地,灾民都已经向附近的齐郡、乐陵郡和济南郡逃荒。现在已经饿死了千余人,朝廷若是不再发放赈灾的粮食,不知道还要饿死多少人啊!”

    冉闵的眉头一皱:“都饿死千余人了?乐安的郡守是干什么吃的,有灾情为何不早些上报!”

    “陛下有所不知,邻近乐安郡的乐陵郡最近也发生了规模不的地震,山川阻塞,消息一时之间传达不到大梁。”

    闻言,冉闵不禁叹了口气道:“真是多事之秋。今年真是公不作美,洪灾、旱灾、蝗灾、地震咱们都碰上了,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朝廷的各个粮仓必须马上开放,速度一定要快,可以让军中的将士负责押送,所需马车、牛车,还有各种牲畜都必须要配合,务必要以最快的速度赈济灾民!”

    “诺!”

    这个乱世,不是灾就是人祸,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极有可能揭竿而起。

    那么如何应付这些不时的出现的灾呢?

    冉闵几经思索,终于让他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于是冉闵又道:“诸卿,近日朕微服私访,入陈留一山村体察民情。村中的老者声称自己的村落就算碰上了灾年,依旧能活下来,不被饿死。朕很好奇,于是便问其缘由,原来这山村是一个十分团结的山村,人人其乐融融,肝胆相照。”

    “他们每年的秋,每户人家都会拿出粟麦一石左右,以备荒年放赈。因设在里社,由当地人管理,因而亦名社仓!朕觉得这种做法极好,一户人家出一石粮食,由专人管理,正所谓滴水成河,一户人家就是一石粮食,十户人家就是十石粮食,一个上万户的大郡,一年就是上万石的粮食!这样一来,就算碰上了灾年,老百姓还是可以自给自足的啊!”

    冉闵提出的这个办法,就是直到隋朝才会出现的“义仓”。

    隋文帝时期,长孙平被拜为度支尚书。他见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