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85章 社祭

    第0585章 社祭 (第3/3页)

    民间社祭,庶民在乱世中能有个心灵信仰的支柱,暂求得居处同乐,行作同和,欢欣忘忧,其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亦是官方所期望的,故民间社祭能与官方社祭并行而不在禁止之粒

    大概当时规定的大夫不特立社,与庶民共社,是有因俗导民、教民成礼的官方政治用心的。

    最早的社祭就是通过固定的仪式向神灵致以敬意,并且用丰厚的祭品供奉它,请求神灵帮助人们实现靠人力难以达成的愿望。

    社祭的对象就是神灵。

    从本质上,祭祀是对神灵的讨好与收买。祭祀的产生与人类早期对自然界感到神秘、恐惧有关。

    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山石树木,飞禽走兽都被认为是有神灵主宰,“万物有灵”的观念也由此产生,人类感激神灵,但也对他们心存敬畏,而自古以来,华夏人又相信人死后具有灵魂,灵魂能与生者在梦中交流,并可以作祟于生者,使其生病或遭灾,这种敬畏众神的心理便是祭祀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冉闵搞这个社祭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想让下人都要守礼。

    社祭的祭台,即子之社,乃置于大梁城西面的郊外,与东面祖庙相对应,谓之“左祖右社”。

    社封土为坛,用土分青、赤、白、黑、黄五色,各按东、南、西、北、中的方位相配。

    此外,祭台附近还有一堵围墙,围墙是束木为垣,外涂泥。民间的社大都置于郊外。社中植有松、柏、栗、梓、槐等社树,又有社主,或立石为主,或以木为主。

    子社祭,前来围观的百姓可不少,冉闵还带上了群臣一同参与社祭。

    这是官方社祭,不同于祭,除了摆三牲之外,是不用念祭文的,不过拘执于礼仪,肃穆有加而庄重太过。

    社祭土而主阴气也,君南向于北墉下,答阴之义也。

    冉闵在社祭中的一举一动都要纳入礼制程式,站位南向而背临社墙北垣,还要衣冠整齐,端冕而祀,摆威势,示虔敬,缺乏生气。而往往在祭社神同时,又兼祭稷神、山川地诸神。

    冉闵就跟个行尸走肉一样,任凭礼官的摆布,繁琐的礼节是一套接着一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