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6章 战象的弱点

    第0686章 战象的弱点 (第1/3页)

    接到花木兰发回来的战报之后,冉闵的心里十分不满,但也知道,这怪不得花木兰,因为古往今来,在战象上面吃亏的英雄豪杰数不胜数!

    大象是陆地上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一头成年亚洲象肩高四米,重三到五吨,皮肤坚韧,服从性好,易于训练。

    种种优势让人们意识到它在战争中的作用,厚实的皮肤能够保护它不易遭受箭头和刀剑等冷兵器的伤害,加批战甲后甚至能抵御早期滑膛燧发枪发射的铅弹;高大的象背为驭象手提供了一个视野广阔、不容易遭受步兵打击的制高点;大象在冲锋时可达到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而且无法被普通的长矛兵化解,是有效的冲锋与反冲锋兵种。

    就冉闵所知道的,印度河流域的先民最先发现并培养战象。随后商朝人将黄河象驯化为战象,并编入军队。

    战象的作用与传统骑兵不同,专门用来踩踏敌阵,冲散敌军阵列。

    试想一下,当一群身高四米的庞然大物迎面高速冲来时,有哪一支军队还能保持阵型呢?即便站立不动,也能给敌军以强大的震慑。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与波斯帝国展开高拉米拉会战,布置在波斯军队阵列中央的十五头战象给马其顿军队带来极大的震撼。

    碰巧当夜突显流星雨,马其顿士兵惊恐万状,以为深陷波斯大军重围。

    亚历山大彻夜未眠,虔诚地向上天祈祷。第二天,马其顿军队遭到东征以来最惨重的损失,阵线中央被战象突破,两翼被敌人迂回包抄,大营也失陷敌手,阵线摇摇欲坠。

    危急时刻,亚历山大亲自率领两千近卫骑兵发起突袭,用标枪射死大流士三世的车夫,才赢得高拉米拉会战的胜利。

    亚历山大死后,他的继承者们把战象带回了欧洲战场,迦太基人和埃及人也开始驯化非洲象,战象成为国王们在战场上的坐骑。

    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统帅汉尼拔翻过阿尔卑斯山向罗马军团发起进攻。

    罗马人的马匹一见战象就受惊狂奔,阵型大乱,全军四万人只有一万人生还。十多年后的扎马会战中,罗马人在阵列中留下空隙防止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