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3章 十年大治

    第0693章 十年大治 (第1/3页)

    时间一晃,进入公元370年,即开皇二十四年的开春时节,本就无比强盛的大魏帝国,在经过整整十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就变得更加繁荣富强起来。

    魏帝国一年的赋税,达到宝钞一亿六千多万贯,持平宋朝的财政,而远胜于其余朝代。一年这么多的税收,是十年之前魏帝国的三倍有余!而且这个数据还在逐年递增中。

    在发展经济,劝课农桑的同时,冉闵还不忘鼓励人口生育。

    魏国灭亡东晋,一统天下之初,全国的总户数是二百四十万户左右,人口为一千二百万左右,基本上与西晋统一的人口持平,比晋太康年间,晋朝的鼎盛时期要少了许多。

    而到了开皇二十四年,经过一段时间的人口普查之后,魏帝国的人口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全国总户数为九百八十二万户左右,人口是五千一百多万!

    这人口整整增长了四五倍,为何?

    除了国家鼓励人口生育之外,其实也有部分异族入魏籍,成了魏人。这一部分也算是魏国的人口。

    其实这五千一百多万的人口当中,还不包括其余各大都护府的异族,不然估摸着人口也能超过六千万,逼近七千万。

    现在的魏人完全是以压倒性的人口优势,去同化四方的胡人了。因为帝国是对内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对外则是怀柔,在各个都护府兴建庙宇,鼓励胡人们出家当和尚……

    其实魏帝国的人口出现暴涨的情况,一点都不足为奇。

    想当年西晋统一之初,也有一段“太康治世”,也出现过这种人口暴涨的情况。

    晋武帝司马炎采取措施,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扩充劳动力和加强监督等方面来促进农业生产。

    他颁布鼓励农业生产的诏令。史料记载,泰始五年,汲郡太守王宏认真履行朝廷的旨意,勤恤百姓,疏导有方,督劝开荒五千余顷。当时正遇上荒年,他郡皆闹饥荒,而汲郡独无匮乏。

    于是司马炎特下诏褒扬,赐谷千斛。

    后来,司马炎还下令修建了新渠、富寿、游陂三渠,灌溉良田一千五百顷。司马炎于太康元年颁布户调式,推行占田法和课田法。占田、课田制下的农民,为一家一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