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京官,坚持

    第三百八十章 京官,坚持 (第1/3页)

    临山镇地处中原边境的郡城之中,中原便是大乾帝国的国都所在之行省。

    依照大乾往日的科举习惯,会在举人考试之后的第五年开启殿试,即召全天下的举人进京,在帝都大殿之中接受皇帝的最终考试。

    届时,状元,榜眼,探花三位明星将会一同出现,成为官僚体系内的新生力量。

    李明今年十八岁,但是他是十六岁那年过的举人考试,如此只需要再等三年,殿试开启,就可以赴京赶考,进行考试道路上的最后一关。

    一般虽然举人可以为官,但是很少有人会选择以举人的身份直接当官,而是都会努力去参加更进一级的殿试,最终再根据殿试的成绩博得一个进士出身,只有这样才能有机会进入比较快速的上升渠道,博得前程。

    通过科举产生的进士,一般一入仕就可以做正七品的官员。

    不过,虽然科举人才的境遇有了较大改变,但是只有成绩也是不行的,毕竟皇帝已经十分偏向文臣了,所以你一定还要有足够的实干能力。

    为了锻炼新科进士,大乾帝国的帝王一般都会将新科进士下放到离京都较远的地方做地方官,接着做出成绩后一步步升迁,最终得来入京为官的机会。

    这其中,只有科举考试中前三名的优胜者,拥有直接留在京都做官的前提条件,其中状元不仅可以留在京都做官,还会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做京官和地方官差别还是很大的不只是待遇方面,还有仕途之路等等。

    总的来说在地方做官权力更大。能够施展自己的拳脚和报复做出一番政绩来,或者就是反面做个贪官,搂够了钱就拍拍屁股走人,他们在地方是真正的实权派官员,虽说也有监察机构和上级的考核,不过这些对地方官影响并不是很大,收入比起京官也高,也有一些灰色收入。

    在天子脚下的京官可就没有这么容易了,本身京城的官员就多,监察言官也多,受到很多的限制,不可能放在手脚做事,此外待遇也比较低。

    在京官员每年的俸银,一品官180两,二品150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1钱,从九品31两5钱。另外还按每两俸银给俸米1斛。

    收入并不高,但是支出可不少。

    在京城做官,开销是很多的,并且经常要有人情的往来,相互之间经常互相请客下馆子,这些钱光靠俸禄是远远不够的。

    并且还要在京城租买房子,养活一大家子人,还得请佣人保姆等仆役,只是靠自己那点微薄的俸禄根本是没有办法生存的,只能依靠家里供养。

    不过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官员愿意在京城做官,因为在天子脚下,能被上面的人发现你的能力,升迁的机会比地方官多,即使再不济,在京城做官论资排辈也能做到中级官员的位置,在地方就不太可能。

    地方官员收入标准,作为封疆大吏的总督年俸是180两,巡抚、布政使150两,按察使、盐运使130两,道员、知府105两,同知、知州80两,通判、州同60两,县令、府学教授45两,县丞、教谕、训导40两,主薄33两1钱,典史、巡检31两5钱;吏役的工食钱就更加微薄了,斋夫12两,铺兵8两,门子、皂隶、马夫、库事、斗级、轿伞扇夫、禁卒约6两。

    基本上这些就是整个体系内所能得到的帝国俸禄了,不过这些肯定是不够的,更多的还是上不了台面的灰色收入,上级很对都是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他们过得是比京官滋润很多。

    但是因为在地方,除非你做得很出色,懂得处理上下级的关系,才有机会被上面看上能够有升迁的机会,不过岗位少人多,很多地方官都是没有这个机会的,干个一、两任就退下来了,这个和京官相比还是差太多了。

    京官收入低但是机会多,地方官地方官反之。

    一般愿意下放到地方做官的,都是地位足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