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安排

    第三百八十八章 安排 (第1/3页)

    翰林院也就是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各个皇朝的翰林院的组织机构和作用大同小异。而翰林本身,也和现代的秘书一样,他的作用和权力,因领导对他的信任程度而有所差别。

    地球的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的官臣,宋实录院有修撰官掌修实录,辽国史院与元、明、清翰林院皆有修撰官,明、清通常授予第一甲第一名进士。一般于殿试揭晓后,第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授予翰林院检讨,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

    以清代而定,会试每三年在京都举行一次,会试取中者称“贡士”又称为“中式进士”,第一名称“会元”。在太和殿举行进士考试取得第一名的考生,由皇帝钦定,即“状元”,二、三名为“榜眼”“探花”。

    这头三名合称为“一甲进士”,可以得到皇帝赐的“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可赐“进士出身”,“三甲进士”可赐“同进士出身”的头衔。

    但只有这“一甲进士”在金殿唱名后,立即按规定封授官职。

    “状元”的职名叫做“翰林院修撰”,从六品官职,相当于地区任职级别。

    而“榜眼”“探花”二人,则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职,相当于县长之职,是个地地道道的“芝麻官”。

    其余进士经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授予“翰林院检讨”,从七品官职,相当于副处职级别。

    “修撰”一职,是个掌修实录、会要的官称。

    大乾帝国和地球东国古代大同小异,翰林院修撰同样是类似的职位,并且,他身为状元在殿试揭榜之后就直接定了职位,不必和其它进士一同等候。

    只不过正逢酷暑,皇帝体谅新入职的学子,这才让他在家休息,等度过酷暑再说,也是因此,等徐进他们赶到的时候,李阳才会还在家中。

    而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他这位被看中的主战派,怕是要直接当皇帝的秘书了。

    “原理如此吗,那就好,那就好。”

    听到了李明说的,徐进反而松了口气。

    现在宗门所作所为还有些仓促,如果是骤然爆发战争,很多地方都还没做到最好,十分欠妥当,但是如果有充分的时间准备的话,那么很多事情无疑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准备。

    除此之外,物资的储备,人员的转移等等都可以做的更加到位,而不用因为时间的问题进行太多的舍弃。

    “宗门这些时间可以多下山招一些资质心性不错的弟子,如此以来就算等到大战开始,也能避免附近的优秀少年平白被征招毁在了战场上。”

    “若能处理得当,战争的时期,就是宗门利用这数年的封闭时间崛起的时间。”

    李明郑重的建议。

    战争一旦开始打,谁也不知道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到时候万一到了要抽取兵丁的地步,那是谁也不想看到的局面。

    但是无论想不想看到,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到时候,万一发生那样的事情,如果让这些有习武资质的少年轻易的上战场,那等于白白浪费了他们的资质。

    与其如此,不如把其带到宗门好好培养,哪怕现在只是打基础,未来也能成为宗门的优秀底蕴。

    同时,还有一层涵义。

    李明看了看堂屋中站着的二十六位身形有力,目光中透露着坚毅的青松观弟子,知道这是观中下了血本,为了保护他的安全,下了大力。

    如今的他高中状元,并且还受皇上看重未来能走到哪一步谁也说不好,对于青松观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大好事。

    未来,李明就是他们的一个依靠。

    但是同时,对于李明来说,青松观何尝不是他的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