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山货

    第七十六章 山货 (第1/3页)

    前身刚混街面儿的时候也去过鸽子市练摊儿,不过都是在德胜门那边。

    开始的时候,李建设带着他们几个,做些小买卖。后来接触到佛爷之后,买卖就不怎么做了。

    至于东直门鸽子市,前身来得很少,记忆中就只有一次,还是过来打架的。

    马海涛到这儿的时候,刚好是人最多的时候。

    但整条街并不显得嘈杂和吵闹,每个人都低声低气的交谈,就连走路的脚步声都尽量轻慢些。

    道路两边蹲坐着一个個摊主,摊位都是扯了一块布,上面放着数量不等的货物,有的多些,有的少些。

    像卖老物件的东西就比较少,摊位上甚至只放着一样东西,或碗或是铜钱或是字画,不一而足。

    并且这些卖老物件的摊主也是最安静的,从不吆喝拉客,有人上来问价也是搭把手,成就成,不成就算。

    而那些卖粮食米面的,则是在摊位上放些样品,如果有想买的,就会由专人带到后面巷子的库房,或者板车上取货。

    至于票贩子…新兴的产物总是会进来些新鲜血液,而这些新人就没那么讲究规矩了。

    “爷们儿,要票吗?”

    马海涛逛了没多久,就有人靠了上来搭话,脸上蒙着围巾,听声音年龄不大。

    “怎么卖?”

    “全国粮票两块五,粗粮票一块二,细粮票一块八,肉票两块五,都是一斤的。”

    马海涛摇了摇头,这个价格可不便宜啊,“我趟会儿再说。”

    “那您先忙着,有需要可以到这边找我。”那人闻言,也没多纠缠,之所以会有票贩子存在,就是市场足够大,买的人足够多,因此他并不愁卖不出去。

    “嗯。”

    马海涛又朝里面趟了会儿,期间也有其他的票贩子上前搭话,但价格都大差不差。

    今年的情况比前两年好过些,但是城内还有不少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

    像轧钢厂里的职工,大都是月初发饷日一过先补细粮,等到月末之后,就得拿细粮换粗粮,或者将细粮票卖给票贩子,换点粗粮票对付着过。

    如果是家里人丁多的,那更要精打细算。

    就像三大爷家里一样,对每一项开支都要仔细着来。同时还会备一个记账本,先除去固定的开支,如水电等费用,余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