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替姜圣消灾解难【求月票!】

    第二百零四章 替姜圣消灾解难【求月票!】 (第3/3页)

    原因无他,就跟姜星火前世互联网大厂的黑话一样,什么颗粒度、什么用户心智、什么私域流量.说白了,就是一把能够有效区别门内外之人的钥匙。

    只有拥有了这把钥匙,才能进入到这扇有效谈话的大门里,才能被认为是同一水平或能够谈话的人。

    而不管是此时此刻还是彼时彼刻,很多人为了能够彰显自己,就喜欢掉书袋/说黑话,让其他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不明觉厉一把。

    但无论如何,这也确实是这个年代辩经避免不了的问题。

    张宇初所说的《儒效》,便是荀子曾经写了一篇题为《儒效》的文章,其中对于儒者的形象和社会作用是这样来描写的——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

    “美俗”就要不断修身,提高道德品质,以身作则;“美政”则要“善调一天下”,为国家制订各种礼仪规范、政法制度等,以安定社会秩序和富裕百姓生活。

    这些先秦儒学的道德准则,也是后世的经学、玄学、理学所继承下来最多的东西,至于其他的,基本都被改的面目全非了。

    道衍点了点头道:“所以,如果想要通过辩经来找到替日心说和万有引力来解释皇权的东西,恐怕还是要从先秦的儒学下手毕竟,后来的儒学,自从经学开始,就已经跟理学走了一条路子了。”

    张宇初亦是同意了道衍的观点,他复又说道:“儒学在先秦虽为显学,但仅作为诸子百家的一派而存在,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方才取得独尊地位而这时的儒学,早已不是先秦儒学,而是经学。”

    所谓经学,便是西汉公羊学大师董仲舒的著作《春秋繁露》用阴阳五行学说改造传统儒学,建立了以天人感应为主要特点的学术体系,经学的产生,对儒学的推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纵观两汉四百年,经学都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

    而东汉中晚期更是如此,选拔官员都是要看经学水平的,故此在当时也多了很多诸如卢植、郑玄等以经学名满天下的大儒。

    “玄学呢,有可取之处吗?”

    “.狗屎不如。”

    “理学自然更不可能,我们总不太可能从理学里找到打败理学的东西。”

    张宇初也是这般想的。

    程朱理学,说白了以一种精致的思辨的哲学体系,把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和伦理道德论证为永恒的天经地义、世界的根源、宇宙的本体,来替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作辩护。

    所以说,程朱理学跟日心说与万有引力,不说是水火不容吧,也可以说是势不两立。

    “老衲倒是有一个想法,或许可以破解姜圣面临的困局。”

    道衍忽然开口说道。

    “大师请讲。”张宇初亦是从沉思状态里中断。

    道衍转动起了手中的念珠,缓缓开口道。

    “荀子曾言: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

    张宇初眼眸一亮。

    他明白了道衍的意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