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团结一致的内阁【求月票!】

    第二百三十八章 团结一致的内阁【求月票!】 (第3/3页)

的大好事,对于我们这些小臣来说,也能沾个光随之青史留名.但便如《孙子兵法》所言: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不论是行军打仗还是变法改革,总该是筹谋万全的,道衍大师所提的变法八策,只是一个思路,这其中还有很多具体的推行步骤还可以更加完善。譬如某事从何时开始,多久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此地与彼地之间人文地理状况殊异,是不是该用不同的方法?”

    见朱棣若有所思,金幼孜也不再多言,拱了拱手,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朱棣沉吟半响,道:“朕觉得胡卿所言并非毫无道理,胡卿还是忠君体国的,不过看的东西,未免有些狭隘待会儿道衍大师来了,会与你们细细分说,先坐回去罢。”

    闻言,胡俨恭谨行礼,亦是坐了回去。

    待屁股坐到椅子上,胡俨方才发觉,自己官袍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打的湿漉漉地了。

    刚才胡俨虽然竭力镇定,却仍旧难掩心底对于朱棣大刀阔斧推行改革的决心的复杂情绪。

    朱棣不是朱允炆这种长于深宫、养于妇人之手的儒雅青年,朱棣是将军,是屠夫,是真正一刀一枪打天下的马上天子。

    朱棣想要改革变法,他就一定能改革变法!

    胡俨想起,当初为了在江南推行摊役入亩,朱棣任命成国公朱能为大军指挥,率领成阳侯张武、同安侯火里火真、靖安侯王忠等侯伯,步骑战兵并辅兵民夫近十万大军扫清江南,是何等的壮阔场面!

    枪戟如林、甲光曜日、旌旗蔽空.

    那可是他们这些内阁成员在神策门城楼上亲眼看到的,恐怕永生难忘!

    所以,胡俨对于朱棣能推行改革变法,并无疑虑。从内心来讲,胡俨同时也对如今大明官场上下的种种积弊也早有不满。

    但胡俨却无法容忍,改革变法的前提,是以冲击他最为珍视的儒家道统为前提的,所以胡俨才会出声劝阻。

    可胡俨同样知道,名不正则言不顺,既然朱棣要大刀阔斧地改革变法,那就不可能越过“思想”这道坎,光进行制度上的小修小补。

    胡俨很清楚自己拼上全家全族性命的言语,恐怕只能阻改革变法一时,甚至连几天都阻不了。

    这便是个人在浩浩汤汤的历史变革洪流面前,力量是多么渺小了。

    此时胡俨的内心,却长吁了一口气。

    “无论如何,我已做到了我能做的一切。”

    接下来,就是众人沉默地等待。

    等待着代表着改革派的道衍,与代表着大明文官系统最高权力的六部尚书的到来。

    他们的等待,并没有持续多久。

    “父皇,几位尚书都已经来了,道衍大师还在路上,稍后才能到。”

    三皇子朱高燧迈进内阁值房,冲着朱棣低声说道。

    朱棣亦是深吸了一口气,他晓得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在思想领域,他并不擅长,还是要道衍这个姜星火最好的学生来与大臣们讨论。

    而且,朱棣也意识到自己刚才有所失态。

    作为君王,哪怕倾向于改革变法,也应当把自己置于一个较高的仲裁者位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