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实验

    第三百零七章 实验 (第3/3页)

老匠人,给他介绍道。

    “国师,左边的是用羊皮缝的气囊,右边是用丝绸和油布刷了漆做成的气囊。”

    看着眼前的造物,姜星火诚恳地道谢道:“你们辛苦了。”

    是真的辛苦,要知道,在古代的各种纺织材料,譬如棉布、丝绸、麻布等等,其实都是为了穿衣服用的,要么保暖,要么透气,但制造热气球的气囊要求不透气且质量轻,靠手工织布很难满足这种条件。

    所以只能把几种纺织品混合在一起试验,毕竟气囊如果气密性很差,那根本就飞不来。

    原理也很简单,气密性差,空气里外乱窜,根本形不成明显的内外气压差,热气球如果没有内外气压差,浮力从哪里来?

    而这么多的丝绸、蜀锦、精致布匹,花钱倒在其次,关键是缝制也不能出岔子!

    须知道,现代的航天工业里,还有一个工种叫做“航天器回收降落伞产品缝制工”呢,放在大明,更是个费心费力的活。

    几位带头的匠人颇有些受宠若惊,连连摆手道不辛苦。

    “还有,按照国师的要求,这热气球分为球囊、吊篮和加热装置三个部分。”

    “球囊试了两种,吊篮也同样,一个是用竹条编了无数层编出来的,另一个是用藤条编的,都很轻便、坚韧。”

    姜星火近距离观察了一下,并且伸手摸了摸,确实如此,这已经是现在能获得的最轻便的材料了。

    从原理上讲,吊篮越轻,热气球上浮时就越能省力,当然了,也要注意尺度,不能为了轻便就忽略了结实牢固。

    而从两个吊篮抽刀都只能砍出白痕的样子来看,确实足够结实。

    “竹条和藤条应该大差不差。”

    姜星火沉吟刹那,旋即问道:“加热装置呢?”

    热气球升空,最后一部分,需要的就是能稳定燃烧且足够强的热源,这种热源,烧柴禾肯定是不行的,至于什么鱼油、猪油、茶油、松脂油更是不靠谱。

    姜星火给他们指点了“木质煤气”这项手搓科技。

    嗯,就是姜星火前世的视频里,经常看到朝鲜的卡车、汽车,需要往锅炉里扔木材才能燃烧驱动的那个科技点。

    看起来很奇葩,但是这个时代却是为热气球升空提供热源的唯一希望。

    一个高价做出来的锻钢储气罐,一个分别有进料口、出气口的大铁锅,还有一个跟厨房用具一样的抽气机。

    “没问题,就是按您说的做的。”

    听到匠人们的回答,姜星火终于松了口气。

    接下来就是见证热气球甲号、乙号试验的时刻了。

    两个匠人分别登上了两个处于地面的热气球,木质煤气点燃的火焰足足有一人多高,“嘶嘶”的声响开始发出,两个热气球的球囊,开始缓缓受热鼓胀了起来。

    慢慢地,在众人的目睹下,两个吊篮上拴着好几根粗绳子的热气球,缓慢地,飞了起来。

    看着摇摇晃晃飞起来的两个热气球,虽然只比仓库高那么一点点,姜星火的心,却跟着揪了起来。

    科学实验,总是会有失败的。

    可姜星火希望这个代价不是实验人员的性命。

    就在这时,羊皮球囊的热气球,却忽然颤动了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