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时代

    第三百六十九章 时代 (第2/3页)

师希望各位能仔细思考一下,未来是否真的会按照以往的规律运转呢?如果不是,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从出生以来,一直受到冷兵器战争模式影响的将军们此时当然听不进去,之前说了,这些靖难功臣,基本都是出身中低级军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定位都是冲锋陷阵的将领,技战术水平和战场上的指挥表现没的说,但脾气都不太好,此刻更是只有下意识的暴躁,一双双愤怒的眸子瞪着姜星火,仿佛恨不得扑上去活撕了他。

    “怎么,不让本国师说话吗?”

    而姜星火毫不在意,甚至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他淡漠地扫视众人,接着说道。

    “本国师只是阐述自己的看法罢了,若是诸位将军觉得受辱,大可以离开!”

    姜星火这一开口,倒是让一群将领们惊奇了一番,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听到在五军都督府的地盘上,不服气让他们滚蛋的。

    一个年轻人,当众这么直截了当地贬低全体参会的明军将领,还是在众将的面前毫无遮掩地说出来。

    今天姜星火要是讲不出个子丑寅卯,就算二皇子朱高煦在这里护着他,将军们也不会让他体面地走出五军都督府。

    “那我们洗耳恭听,听听国师的高见。”武康伯徐理阴阳怪气道。

    姜星火也懒得跟他们再多耗费口舌,今日有机会,人凑得这么全,他是一定要将这些将军给镇住,为变法拿到一股最重要的支持力量的。

    “本国师与成国公说过,战争是庙堂的延续,那么请问诸位将军,庙堂是什么的延续?不理解没关系,想想蒙古人西征这个从庙堂层面做出的决策,他们到底在争夺什么?”

    “争夺更大的地盘。”大宁系的领袖宁阳伯陈懋毫不迟疑的回答。

    姜星火缓缓摇头,道:“不,他们争夺的本质,是资源的支配权人口、土地、财富。”

    “蒙古帝国若是想要获得更加广袤的地盘、更多的人口、更惊人的财富,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打仗进行征服,而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扩充兵马,都需要粮草、钱财支撑。可是,他们即便是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征服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却依旧只维持百年不到的霸权,旋即轰然崩塌北元在去年已经彻底不复存在,钦察汗国早就土崩瓦解,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也被帖木儿所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蒙古人那种以战养战维持的霸权并不持久,他们特殊的行军作战方式大明也根本无法复刻,而如果大明没有战争,那么想来诸位却是不愿意看到的,毕竟,只有战争,才能带来功勋。”

    姜星火停顿了一瞬间继续道:“所以,诸位再想一想,庙堂决定了战争,而庙堂里的庙算,所图谋的,无而非是上述所提及的人口、土地、财富这三种资源,那么这三种资源,对于大明,对于你们来说,什么才是代价小且可以持续获得的资源?”

    将军们用惊疑不定的眼神互相对视了一番,他们虽然不像文臣们那样八百个心眼子,脾气也暴躁了点,但不代表他们傻.大明可不缺土地和人口,而且开疆扩土虽然风光,但统治别国人口,可是件大大的麻烦事。

    所以,答案只剩下了一个,整个决定发动战争的逻辑链条,似乎也在姜星火的刻意诱导下,被他们推测出来了。

    “掠夺财富所付出的代价比较小,收益比较高,而且可以像是割韭菜一样,隔三年五年来一回,如果以掠夺财富为庙算的目的发动战争,那么是相对划算的。”

    “但是。”

    宁阳伯陈懋微微蹙眉:“隔三差五出去抢,也很费时费力,若是敌国比较穷困,怕是连出兵的钱都挣不回来,而且还坏了我大明的名声。”

    “有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

    众将自然思考不出什么一劳永逸的办法,想要钱就得去抢,不然除非是像辽金夏那样,向铁血大宋收岁币过日子。

    可岁币这东西,终归是有限的,跟收保护费一样,吃相也太难看了些。

    “莫不是收岁币?”

    “自然不是。”

    姜星火也不卖关子,指了指自己身上的衣衫:“之前我在诏狱里跟陛下提过,想来陛下并没有跟你们说,其实还是有另外一条路子的如今江南平叛过后,组织起来的妇孺,已经建立了大规模的棉纺织业手工工场,由于用了制造效率更高的水力大纺车且组织在一起集体织布,制造出的棉布成本极为低廉,同样的例子,还可以在各种商品中出现。”

    “大明不需要收岁币,大明需要的是用最小代价打开别国商品市场,当然,这个过程里一定会伴随着战争,毕竟基本不会有国家主动让大明物美价廉的商品冲垮本国的制造业。”

    思恩侯房宽“咦”了一声,问道:“国师的意思,是让我们去打别的国家,给大明制造出的商品找销路?可这固然能获得功勋,对于战争模式来说,又有什么分别呢?对于我们而言,又有什么额外的益处呢?”

    其他的,五军都督府的将军们不太关心,但是对于怎么捞好处,他们还是很关心的。

    这些武夫跟着朱棣造反,图的就是一个荣华富贵,谁会嫌弃自己的地位高钱多呢?

    只不过刚才还对着姜星火拔刀相向,此时倒也不好多问什么。

    而姜星火就是拿捏住了他们的这个心理。

    这个时代的武夫爱权贪财很正常,而新的战争模式,能给他们带来更容易获得的功勋和钱财,就不愁无法把他们绑到变法的战车上。

    姜星火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轻飘飘地说了一句话,就让将军们眼热了起来。

    “文臣们去年拿俸禄认购了含有化肥工坊分红的大明国债。”

    再结合刚才姜星火讲的,完成了平叛后,江南新建了大规模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其中含义,可谓是不言自明!

    将军们看向了各派系的领袖,以及成国公朱能、二皇子朱高煦。

    其他人不知道这件事,但朱高煦却是一清二楚,回京的路上,姜星火已经给他剖析明白了。

    朱高煦瓮声瓮气地说道:“方才就要你们不要对国师不敬国师可是向父皇提议,给武臣勋贵们手工工场的分红的,以后往安南、日本、朝鲜乃至天竺,卖的每一匹布都有你们的一份在里面。而且国师手里的好东西有的是,任何一个拿出来,都够让人富可敌国的了。”

    此言一出,将军们的呼吸都有些急促了起来!

    他们是会算账的,这种能世世代代做下去的生意,那可是货真价实的摇钱树!

    如果脸面不能为钱让步,那一定是钱给的还不够。

    “国师.我们刚才声音大了点。”

    “那啥,俺就是这性子,国师别介意哈。”

    “是啊,我老李从前不服人,现在见了国师您,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群武官瞬间换了嘴脸,七嘴八舌地说道。

    柳升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

    要知道,在不久之前,他还担心姜星火会不会被这群莽夫一气之下乱刀砍死呢。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军中的武夫粗鄙得很,脾气不好喜欢砍人,但作为大小军头,传统丘八的“优点”可没少学,见风使舵、求财争功才是他们的本能,出现这一幕倒是也一点都不奇怪。

    姜星火心里暗笑,却也不在这个话题上多做耽搁。

    这些人眼里只有利益,而且姜星火的变法,并没有触及到他们目前的利益,既然姜星火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功勋和财富,又能在逻辑上自成体系,把“战争是为了庙堂,庙堂的庙算是为了获取财富资源,而现在有了新的持久敛财手段,所以发动战争是为了一劳永逸持久敛财”解释清楚,他们自然是认得。

    不过,这还不够!

    如果仅仅是这些,姜星火没必要今天搞这么大的阵仗。

    这只是计划里的一个目的,而姜星火则还有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变革明军的军事理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