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求荣

    第三百七十六章 求荣 (第2/3页)

志,善述圣之事’者也。”

    也就是说,先圣都是懂得变通的,我们师法先圣的时候,也要斟酌一下利弊,需要具体分析当时先圣话语的原理,如此才能进行使用,只有按照这个原则,才能让天下都周全。

    真正的学习先圣,不是拘泥于先圣的只言片语,非要死抠字眼,或者顽固地守着已经被时代浪潮所改变了发生情况的言论,而是与时俱进,这样才算是继承先圣的志向和学问。

    嗯,总而言之,你们不是要把我捧成超越北宋五子的“超圣人”吗?

    好的,那我姜星火绝对不会推辞,天不能害、地不能杀、世不能乱的“超圣人”,简简单单地喷个北宋五子,不过分吧?

    柴车叹息了一声,说道:“国师,这次,咱们真的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不用洗。”

    姜星火淡漠地说道:“越乱越好,道理不辩不明。”

    卓老头咳了一声:“你们俩去接着做考成法吧,等国师审完了,便要开始全面试行了。”

    如今总裁变法事务衙门的架子已经搭起来了,该配的官员都已经配齐,郭琎和柴车,虽然职位低,但有点类似于姜星火的秘书/助理的角色,加之二人乃是从诏狱里带出的,如此方能听一些机密,但接下来说的,就不方便二人听了。

    柴车和郭琎识趣地点头,离开了姜星火的房间。

    卓敬则继续向姜星火说道:“李至刚一案牵涉颇广,我们现在唯有死守,等待荣国公方面的消息。”

    姜星火把白纸上的奏疏用楷体誊写到了奏折上,这时候还没有“馆阁体”,所以他用自己习惯的字体并没有问题:“老和尚已经在追查了,这件事他很上心,手下的探子、秘谍都撒出去了。”

    “不过.我担心朝中在观望的人会受到某些人的蛊惑,不仅不肯消停,反而跟着煽风点火。”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姜星火把手中的草稿纸烧掉,然后捏着奏疏冷静地说道:

    “跟很多人素无往来,这种事情,不管放谁头上,都是会想着借着博取点什么的。”

    卓敬颔首:“不错,确实没人傻,但我们必须赌一把。”

    姜星火道:“赌什么?”

    卓敬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们赌,陛下会在这次事件中袖手旁观。”

    姜星火顿了顿,“我明白了。”

    他和卓敬都是聪明人,只需点透即可。

    现在这个世界的历史线已经完全变了模样,皇权似乎从根基上被姜星火悄悄撅了,但是,皇权仍在,甚至看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

    不管是捧杀姜星火“超圣人”,还是姜星火反手喷北宋五子,这种涉及到儒教、乃至影响统治秩序的事情,皇权的态度都很关键,最起码,要保持足够的定力。

    在这一点上,朱棣其实一直都做得很好,因为他本来就不是名正言顺地继承大统,而是篡夺来的江山,作为儒教倡导的统治秩序的破坏者,朱棣天然地具有反儒教的特性。

    如果没有姜星火,朱棣无法单独对抗儒教,那么他或许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也就是,自己是篡位来的,所以反而更加注重正统,但这无疑是在自己否定自己。

    但眼下有了姜星火能站出来跟儒教打擂,朱棣当然可以不用委屈自己的心意,他只要不站出来给姜星火捣乱,就已经是在拉偏架了。

    因为换成别的穿越者,只要迈出了对抗儒教、理学的这一步,皇权和整个官僚体系,都必然会如泰山一般镇压下来。

    朱棣不敢对儒教大刀阔斧,而姜星火则可以肆无忌惮地打压这些学阀,并且获取开展变法和解锢思想所必须的条件,可谓是一石数鸟。

    “接下来的【太祖忌日】,礼部这个位置非常关键。”

    “李至刚彻底完了吗?”卓敬捻须诧异道。

    按他对时局的判断,仅仅对家人管教不严,岳父成了庙堂权力的掮客,不至于让李至刚彻底完蛋的。

    “完了,但不彻底。”

    姜星火端起茶壶,浇灭了火盆里的余烬,缓缓说道:“我听陛下说,他是有意让李至刚去安南将功赎罪的.狮子搏兔用全力,大明打安南出不了什么岔子,只是赢得有多漂亮的问题。”

    “继黄淮布政使司以后,大明第十五个布政使司?”

    姜星火点点头:“嗯,交趾布政使司,李至刚去当布政使,那地方乱了点,但也好出成绩,尤其是这是变法所获得的第一个倾销市场,不用自己人反而不放心李至刚经此一遭,算是无路可走了。”

    卓敬心头一跳:“那空出来的礼部尚书呢?让宋礼从江南回来?可是他资历太浅,还是礼部右侍郎,没有跨过礼部左侍郎王景直接升尚书的道理。”

    “你。”

    姜星火指了指卓老头。

    “原本建文朝的时候,你就是户部右侍郎了,陛下也欣赏你,上次礼部左侍郎董伦致仕,就有意让你接左侍郎的位子,是老和尚拦下来的.如今任了总裁变法事务衙门副总裁,考成法的诸多细则敲定,都是在你手里完成的,升尚书没人能说什么。”

    “至于宋礼,等夏原吉那边做好辅助,把治水、办场这些事情都告一段落了,他来回来接你的位置历练一番。”

    就在两人叙话之时,忽然王斌过来敲门通传:“国师,解侍读穿着便装走侧门前来求见!”

    “解缙?他来干什么?为什么要走侧门”

    姜星火微微一怔,自己跟解缙并不算熟悉,严格地说,他听说解缙以前似乎跟自己还是有些明里暗里的不服气的。

    “或许是来拜拜码头的?”

    卓老头经历了洪武、建文之交的风风雨雨,自然知道些内幕消息。

    “建文元年,解缙是受董伦(刚才提到的前礼部左侍郎)推荐,才归京担任翰林待诏的,并且建文二年解缙能担任殿试受卷官,也是董伦这种资历人物出了大力气。”

    “董伦别看是侍郎,他只是岁数大了升不上去,威权比一般的尚书也不差什么,而如今董伦致仕,解缙在朝中高层无依无靠,名声虽响、圣眷虽隆、实权虽重,可到底是上下不着力.他跟同僚的关系很不好,大多官员都对其避而远之,或是嫉妒其才华横溢,或是厌恶其孤高自赏。”

    “还有这层关系?”

    人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姜星火家里全是老头,能听到的陈年往事、八卦内幕倒是管够,他是真没想过,董伦这个之前印象不深的耳背老头,竟然是解缙在朝中的靠山。

    “不管来意如何,没有拒之门外的道理,让解缙进来吧。”

    片刻后,一位身穿蓝色圆领长袍的清瘦男子缓步踏入院落里,此人约莫三十来岁的样子,五官端正儒雅,眼神锐利却又隐隐透出几分疲惫倦怠,仿佛整天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似的。

    “见过国师。”

    解缙躬身施礼。

    “不必多礼,解侍读请坐。”

    姜星火抬手虚按,示意解缙随便找张椅子坐下。

    “谢国师赐座。”

    解缙拱手再次感激道谢,旋即坐定。

    这画风.不对吧?

    姜星火仔细打量了解缙一番,从他脸上的表情与姿态,看不出丝毫异常来,就连刚才的那一揖和谢座时的动作也没有太大的破绽,若非亲眼所见,他甚至要怀疑是否有哪些记错了,解缙这个人根本没有什么傲慢、孤高的性格,反倒显得温润如玉、谦逊有礼。

    当然,这仅仅是解缙的表象而已。

    如今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而解缙这样的人一旦得势,嚣张的气焰爆发出来,那绝对会让人措手不及,难以承受,因为他们不需要装,他们骨子里就是傲气冲霄的。

    “解侍读此行,是有什么要紧事吗?”

    姜星火微笑着问道,语气并无特殊之处,但任谁都听得出来,他话语间蕴含着淡淡的警告之意.要是没啥要紧事,就别浪费大家的时间了。

    姜星火当然有资格这样说话,大明的变法握在他的手里,他是皇帝陛下最倚重的心腹,地位堪比过去的宰相,可以说,除了当今皇后和皇子殿下外,他算是权力巅峰之人,别说区区一个解缙,即使面对六部尚书、国公勋贵这等朝堂高官,只要他愿意,一样可以这么不客气的说话。

    更何况,在这偌大的大明朝,敢跟他平起平坐、且能镇得住他的人,怕是根本没有,就算是皇帝都没法做到这点,姜星火和朱棣是各取所需的合作关系,朱棣需要他变法维新增强国力实现自己千古一帝的目标,姜星火则需要借助朱棣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所以在双方见面的第一个回合,姜星火极为强硬,亦或者说极有底气用这种方式,向解缙施压。

    解缙目光沉静,他自然知道,姜星火是在给自己下马威。

    所以解缙果断地怂了。

    解缙一本正经地站起身来,就在姜星火以为他要激愤之下做出点什么偏激举动的时候,解缙直接长揖到地。

    “——国师救我!”

    姜星火和卓敬都沉默了。

    “解侍读莫不是在开玩笑?”

    “在下不敢。”

    解缙忙站起来行礼:“今日登门,只为向国师求一条生路,望国师成全!”

    姜星火挑眉:“求一条生路?”

    解缙苦笑道:“不错,我知道了不该知道的秘密。”

    嗯,你永远可以相信解缙的节操。

    这不,一转头,就把王偁给卖了。

    解缙这个人怎么说呢人品节操全无,只为快速升官,掌握权力。

    解缙到底服不服姜星火?文无第一,不见得心里特别服气。

    要是十九岁的解缙,绝对干不出这种事。

    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蹉跎,解缙已经成功地认识到了权力的重要性,心里不舒服不要紧能往上爬才是关键。

    为了往上爬,解缙已经舍弃了一切。

    当他抛弃相约殉国的好友,第一个跪在朱棣的战马前祈求一个职位时,尊严什么的,对于解缙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只能说,王偁把解缙想的太天真了。

    解缙又不傻,对自己的仕途抱怨归抱怨,但怎么能快速往上爬他还是分得清的。

    现在怎么爬得快?自然是变法!

    有皇帝支持,有姜星火在前面挡着,大皇子也被迫表态,解缙怕什么?他又不用当出头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