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预热

    第三百八十八章 预热 (第2/3页)

,众位大儒沉默不语。

    片刻后,才有一位前翰林院编修轻咳一声,道:“高太常,兹事体大,非同寻常啊。”

    这是还在提醒高逊志,怕曹端关键时刻掉链子。

    高逊志似乎没听懂,他抬起了头:“义之所在,不得不往。”

    这位前翰林院编修皱起眉头,似乎想劝说些什么,但最后还是没有说话,因为在场不乏聪慧之人,很快就看透了其中的含义。

    在场都是饱读诗书的人,对高逊志的话,自然心知肚明,不禁面面相觑。

    今日第一场就是“义利之辩”。

    何为义?

    义是孟子思想的中心,强调理想,强调在不同的境遇下能做到以义为本,确立舍生取义的人生目标。

    而道统,无疑就是这些理学家不得不维护的“义”。

    义之所在,曹端赌上一切来维护,不仅是“不得不往”,更是“非往不可”。

    而从事功源头的王安石,到二程,再到继承二程学问各一部分的朱熹和陆九渊,都重视义利之辨,宋儒受到孟子义利观的影响,希望将义利问题作为道德修养的标准,从而能够恢复三代之治,重建合理的庙堂秩序。

    放在今天的变法之争的背景上,更显得矛盾尤为尖锐。

    此次辩论,争辩的不仅仅是学术,更是庙堂未来走向在道统上的正确与否。

    ——————

    这个时间段,距离开始还有不到半个时辰,大约在辰时一刻左右,一侧的楼上突然出现了一道赤金色的身影,正是永乐帝朱棣。

    随行的还有一些宦官,他们捧着许多器具,便是痰盂、香炉等物,一般用不到,但是按礼仪规定必须带着。

    朱棣穿着赤金色龙袍,头戴冕冠,脸庞刚毅,端坐于椅上。

    他一出现,便引得全场哗然。

    皇帝竟然亲临现场!

    大量百姓涌了过来,跪伏在地,高呼万岁。

    朱棣虽然登基的时间不算太长,却已经有了几分天子之威。

    “平身吧。”

    朱棣挥了挥手,让众人起来。

    他扫了周围环境一眼,又看了被选出来的三个人一眼。

    “朕听闻,今日在此,头一个辩的是‘义利’二字?”

    他说话时语气平静淡漠,但是却令人生畏。

    “父皇圣明,正是如此。”

    朱高炽连忙说道。

    “义利之论,所出甚早,《易·文言》有云:利者,义之和也。”

    “可有什么说法?”

    “自是有的。”

    朱高炽解释道:“义与利,虽判名为二,却又可融而为一,乃‘二而一、一而二’之关系,而融合之要隘,又在于‘和’。利,乃各种事物的中和、协调,彼此不相矛盾、而无龃龉,反《周易》而用之亦可《墨子·经上》日:义,利也。”

    朱棣微微颔首:“诸子百家倒是讲求个求真务实的,利,就是润滑之剂,义,就是做事之名。朕奉天靖难,‘清君侧、靖国难’是名,与尔等富贵是利,如此而已。”

    今日跟在他身边的都是近臣、勋臣,诸如“二金”和魏国公、定国公、成国公、淇国公等人,此时自然只有点头的份.刚袭爵定国公的徐景昌,脑袋都跟小鸡啄米似的了。

    “《周易》、《墨子》不讳言利,而着意于义利之内在调和,此不待多言。后至孟子,始倡义利之辨,孟子谏梁惠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由此将义利截然为二,义利之辨,自此而兴汉之董仲舒,更直言: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若董仲舒尚义黜利,亦大体不差,然义利之间,判然而不合,自汉朝以后,已经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朱高炽这回学聪明了,只陈述客观事实,不加自己主观判断,而且把所涉及的东西严格限制在宋代以前。

    朱棣没说什么,三个皇子都在身后一字排开,接着,朱棣命人都给上椅子,然后坐在椅子上,闭眼养神,显然是等待吉时的来临。

    ——————

    而在城内某一处,那座废弃大宅里,一名年纪较大的男子,正在和几个中年男子,商议着什么。

    这男子穿着灰布长衫,胡须虬结,神色凶狠,看着不像文人,倒像是个将军。

    他问道:“刺杀伪帝的计划准备的怎么样了?”

    “回禀暴公,已经准备好了。”一旁有一名中年男子低声回答道。

    “很好。”

    暴昭露出了狰狞的笑容:“我们要的就是这一次机会,本来以为要等到太祖高皇帝的忌日之后,没想到姜星火给了我们机会,伪帝竟然会亲临现场,只要杀死了伪帝,大明的江山就有机会重新回到陛下的手中。”

    “不错,伪帝的两个儿子内斗的厉害,朱高炽是嫡长子但没有军权,朱高煦有军权可法统不正,一旦伪帝身死,那么朱高炽定然是斗不过朱高煦的,而朱高煦不过是一介莽夫,定然会惹得天怒人怨、义军蜂起,再加上天气炎热,北军不耐酷暑,自然会如金人、蒙古人一样退却北返,到时候陛下只需一纸檄文,江南便可光复,随后徐徐图之,则燕逆可灭矣!”

    “朱高煦固然是有勇无谋之辈,可他背后的姜星火却委实不可小觑,此乃世所罕见的大奸大恶之人,亦需除之而后快!”

    “可惜今日姜星火并未露面,不知道其具体位置所在,我们人手又少”

    听着属下的议论,暴昭挥了挥:“姜星火不过是伪帝的幸臣附庸而已,没了伪帝姜星火又算什么东西?自不必去管他,专心刺杀伪帝便是了。”

    “暴公高见!”

    众人纷纷说道。

    暴昭又道:“最后检查一遍,到时候一声令下,就让儿郎们动手。”

    他沉吟片刻又叮嘱道:“这件事始终是秘密进行,火药和军弩都是之前转运出去的,在账上查不到,按理说是天衣无缝,但如今缇骑四出,你们千万不要泄漏出去一丝一毫,否则咱们谁也别想活命。”

    “愿随暴公赴汤蹈火。”

    “只要能够报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