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阶段

    第四百零四章 阶段 (第2/3页)

些的变种。

    而姜星火面临的情况则不同,其一便是永乐帝比宋神宗更敢杀人,这位造反上位的皇帝更不需要顾忌种种非议;其二则是姜星火绝不会让自己的政策在基层走样,这是他从王安石变法中学到的最重要的经验教训;其三则是姜星火的手段更多,除了借鉴取得巨大成功的张居正变法的成功经验以外,他还有自己所学的现代的银行、货币改革、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自由贸易体系、对外转嫁国内经济压力等方法一套组合拳下去,搞不来钱才是怪事。

    事实上,这也是永乐新政在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的显著不同。

    第一阶段,也就是截止到目前的阶段,主要还是在论证要不要变法,变法是否具有合天理、合法度。

    而第二阶段,确定了要变法,变法合法合理以后,思想文化上的事情也重要,譬如儒教改革、推广科学等等.但更重要的,则是切实地提高制造力,以及让大明的财政快速富裕起来。

    只有见了海量的钱到账上,永乐帝才会继续以毫不动摇的态度支持变法进行下去。

    ——因为这是文官们不能给他的。

    文官们只会劝他休养生息不要穷兵黩武,而姜星火不仅能给他搞来大量的钱,满足他“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千古一帝所需,还能让社会维持稳定,这就是姜星火对于永乐帝来说无可替代的价值。

    只要这种无可替代的价值始终存在,无论永乐帝对于他本人的态度如何、私谊是否有变化,都会坚定不移地支持姜星火。

    “那国师下一步打算怎么做?若是商业上能帮到国师的,我们曹国公府义不容辞!”李增枝拍着胸脯保证道。

    姜星火知道对方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心底里多半还是盘算着怎么借机捞取更多的财富,不过他也没有戳破,毕竟像是道衍、夏原吉这样为了理想跟着他搞变法的人还是太少了,其他人都是有所求的,只不过求得不同,想要做成事情,总不能把所有人都推到对立面。

    “两方面,先说国外,既然要搞钱,那海禁一定要废,不然明日非武装自由贸易区搞不起来,后续对安南、朝鲜的自由贸易也搞不了,海贸的利差是变法新政见成效的大头,这个谁来都拦不了。”

    “然后是国内,《盐铁论》怎么来的?还不是因为西汉那时候汉武帝为了搞钱,搞盐铁官营垄断,所以有了盐铁会议,如今开中法积弊已显,盐法连带着漕运,不仅是其二者本身,而是南北经济沟通都被淤塞了,如果想把国内的商业搞起来,商税和各项政策,都是要跟着变的,而且不能把事情做绝了,也不能把商人都逼死了.相反,商业要进一步升级,譬如这次的期货,以后还有很多新东西要推出,商业会极大繁荣起来,制造业也是如此,这样国内的经济循环才能搞活。”

    李增枝若有所思地问道:“会不会影响粮食产量和粮价?”

    这倒不是李增枝忧国忧民,而是曹国公府名下就有大量的庄园和耕地,毕竟在这个时代购置田产的财富增长率虽然没有姜星火前世很多网络论坛上估计的那么夸张,但也是一项跟商业比起来,对普通人来说更加稳定的理财手段。

    事实上,在大明商业一直被抑制,商人不成气候,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商业不够“稳定”,这里面包括了各地税率、道路安全、官吏勒索等因素,如果商业环境能够做到税率统一且相对较低,道路安全有保障不会被劫道,而且官吏也不会频繁勒索,那么国内商业一定是会极大地繁荣起来的,到时候哪怕商税收的低一些,总量呈现了爆发式增长以后,收上来的钱还是比以前多得多的。

    面对李增枝的问题,姜星火予以了解答。

    “粮食产量和粮价波动都不会很大,现在大明经历了战乱,人口减少,而化肥导致了粮食产量增加,随着化肥和轮作套种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未来粮食产量肯定是逐年增长的,数十年内不会有什么粮食压力。”

    事实上,搞第一次工业变革,没有足够的农业粮食产量支撑是不可能搞得起来的,而值得庆幸的是,经过老朱三十多年的努力,如今大明不缺粮食,而经历了四年的靖难之役,刚刚有些显现的人地矛盾也因此暂时消失了。

    于是,在姜星火到来的这个时间点,成为了华夏第一次工业变革最好的发起时代。

    有强势冷血的君主,有能征善战的军队,有勇于探索的航海家,有世界第一的国力.而在大明眼前的,是好几片尚未被探索的新大陆。

    姜星火的目光从来不局限于国内庙堂中的斗争与争吵,星辰大海才是他为大明规划的前路。

    而回到眼下,变法的第一阶段,也就是舆论斗争即将结束,马上要步入第二阶段推动变法深化,切实取得经济效益的当下,对于商人群体和大明目前商业情况的了解,显然就极有必要了。

    所谓“无调查者勿发言也”嘛。

    李增枝也放下心来,他大略明白了姜星火接下来对于国内外商业变革的思路,无非是就是对内,整顿国内财政现有的田赋、盐课、茶课几大块,同时改革商业相关政策,促进国内商业发展;对外,与日本、朝鲜、安南进行自由贸易,拓展财源。

    而既然领会了变法主持者的规划,那么李增枝麾下庞大的商业王国,自然就有了调头的方向。

    “商业流通不创造商品价值,南北往来终究是有限度的,但是手工工场不一样,大明未来的方向,还是在制造业上.定国公那边,有些事情稍后要大规模开展,明白了吗?”

    听了姜星火的话,李增枝面色一喜。

    “多谢国师提点!”

    “嗯。”

    姜星火没再说什么,第一批资产阶层的培育,终究还是要从旧贵族和大商人中诞生。

    ——————

    楼上贵宾休息室里两人聊深化变法相关话题的同时,楼下第一日的拍卖会也正式开始了。

    众人方才坐下刚聊了片刻,一名身材窈窕的美艳女子登上拍卖台,她身穿长裙,显然是主持人,不过她似乎并不擅长应付拍卖会上这种氛围事实上,在眼下明初这个时代,拍卖这种方式虽然不算少见,但这么大规模的公开拍卖,尤其是女子主持的,还是这些商人很难见到的。

    显然,这也是姜星火为这个世界带来的商业模式革新。

    那美艳女子先做了一番拍卖会的介绍,又用手中的小槌敲击着台面:“接下来是今天的第一件拍品.”

    美艳女子的声音略显僵硬和紧张,而台下则发出了窃窃私语声。

    这样的情况下,女子就更加慌乱了。

    她看向旁边李增枝手下的一位掌柜,示意对方帮忙说几句话定一下场子。

    这位掌柜倒也没意外,毕竟这种模式是初次尝试,临时拉过来压不住场很正常,他走前几步,清了清嗓子道:“咳!现在拍卖已经开始了,请各位安静,听我来说几句,谢谢!”

    掌柜的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随即道:“首先呢,感谢诸位同仁百忙之中抽空参与本次拍卖,本次拍卖乃是日本商人为了支持安南复国运动而发起的,特此求助于我等,我们是仁义之国,这种事情,我相信在座的诸位都是当仁不让的。”

    有人叫好起来,其他人也跟着附和了起来。

    “好了,那废话不多说下面我们来说一说今天第一件要竞拍的货品——桧扇,共三百箱,分十批拍卖。”

    桧扇的名字得来是由于在扇子的末端展开处使用了桧木薄片,绢制的扇面上除了花草图案,也有一些彩绘人物,垂着长长的美丽丝带,浓丽奢华,主要制作方法是根据所用的扇子辐条数量,使用折迭模具对扇面进行折迭,在纸面中为辐条留出裂口,让辐条穿过,并将中心辐条涂上胶水插入。最后将两端的扇骨用胶水粘到扇面纸上。

    这种小巧的日本特色工艺品无疑是高超工艺技巧的结晶,握持手感舒适,质地上乘,极具实用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