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龙场

    第四百一十二章 龙场 (第2/3页)



    那么是什么深意呢?这不禁让内阁众人沉思了起来。

    细细想来,对于皇帝来说,变法派真的通过这一次廷辩进一步壮大了吗?

    并没有。

    中央银行分走了户部的权柄,而管理中央银行的人并没有确定,同时户部尚书夏原吉既要挑头负撰写责廷议记录,给百官进行吹风,后续又要面临分蛋糕的难题,难免会遭人怨恨。

    看起来如果一切顺利,皇帝将拿到更多的钱去进行他的伟大事业,却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

    当然了,命运早就在暗中标好了价码,只不过朱棣不知道而已。

    如果内阁众人往阴暗一点去想,或许这种朝廷各部、寺的怨愤并不能改变什么,因为他们对姜星火的畏惧,会让他们敢怒不敢言。

    但随着变法正式进入第二阶段,那就相当于人从沙滩浅水处游泳,进入脚不着地的深水区了,变法派在面临更多的挑战的同时,与皇权的关系也将变得更加微妙、复杂起来。

    皇帝不一定会动摇对变法派的支持,但如果能借助廷辩的契机,有序控制朝堂内部的矛盾,那么对于皇帝来说,一石二鸟效果或许更佳。

    而这个时候,姜星火却突然下指示,要增印一共三千册,莫不是在给朝臣施压?

    当他们接过誊写好的稿子时,一边想着,一边凑在一起校对了起来,在这份文书上,很多廷辩时比较尖锐的问题都有所保留,而其他不利于变法的内容,也在某些细节上稍稍调整了一些,避免闹出乱子。

    在场的内阁众人想到一块去了,纷纷抬头看向姜星火。

    你看,这就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想的实在是太多了。

    “国师未雨绸缪。”

    姜星火有些莫名其妙,没懂他们的意思,不就印个内部参考文件吗?多印点怎么了?

    姜星火只说道:“按正常公文标准印不用按廷议的最高标准印。”

    在座的内阁众人听到姜星火的话后,顿时醒悟过来,哦,原来国师要直接定性成已经发布的公文,而非讨论性质的参考文书。

    而在这时候,夏原吉把重新誊写在白纸上的修改稿交给了胡广,亦是郑重地说道:“你们再最后校对一下然后送去印刷,这是不能出错的,此事关系国本,切莫马虎大意啊。”

    其实在这一刻,夏原吉其实隐约猜到了皇帝为什么要选择自己来干这件事。

    其实这也是皇帝故意弄出来的一次试探——皇帝需要看看朝中诸臣的真正底线,或者说,关于搞钱这件事各部、寺的利益所在。

    毫无疑问,朝中大员对于姜星火的做法,肯定是有一些人会抱有抗议情绪的,他们会认为,如果放宽对于商业限度,那么各方部门肯定会产生一些争端。

    很难理解吗?

    如果旧有的财政分配格局被打破,哪怕有新钱进来也不是所有人都得利的,这里面会产生新一轮的分蛋糕,有人分的多,自然就会有人分的少,切蛋糕的人永远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而一旦有不满意,这份怨愤自然会对准负责切蛋糕的人。

    而这个人,就是夏原吉,皇帝依旧高高地坐在龙椅上俯瞰着这一切。

    当一切事情办好,廷论的稿子被送去国子监印刷所印刷以后,内阁这些人精还在琢磨着国师的意图,而姜星火却已经准备回家了。

    ——————

    诏狱里,老熟人们齐聚一堂。

    “姜星火,你他娘的陷害我!”

    郇旃见到姜星火前来,愤怒地抓着囚室的铁栏杆摇晃着手铐脚镣,发出“叮当”的声音。

    姜星火懒得跟他啰嗦什么,他的老师王景都要“被致仕”了,郇旃自然也失去了被关押的价值,按受贿罪判倒不至于要人命,毕竟时代变了,不兴扒皮实草那一套了,但贬到荒无人烟之地去的下场是少不了的。

    “回头问问,贵州布政使司的龙场驿,还缺不缺驿丞?”

    姜星火忽然没头没尾地交代了一句,纪纲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应了下来。

    “缺的话给他送到那去。”

    接下来姜星火继续前行,来到了李至刚等人的面前。

    黄信已经彻底蔫了,今日是太祖忌日,姜星火还能来到这里,胜败早已不言自明。

    “能给我讲讲今日发生了什么吗?”

    姜星火没有回答他,而是问纪纲道:“孔希路呢?”

    纪纲愣了下,刚才他得到的消息,牢里的犯人是齐全的。

    等找来牢头老王一问方才知道孔希路去上面的院子鼓捣东西了。

    见此,姜星火也没着急去找孔希路,而是大略跟黄信和李至刚说了一遍今天发生的事情,虽然是一面之词,既然是姜星火说的,两人倒也没有不信,只是神情大不相同了。

    黄信自然是变得极为沮丧、颓唐,毕竟他给予厚望的辩经擂台赛和暴昭的刺杀行动都失败了,而最后太祖忌日的哭陵也失败了,黄信以自身为代价,针对变法派发动的攻势,最终是以彻底失败而收场,相当于赔了夫人又折兵,白忙活一场。

    “正不胜邪.正不胜邪啊!”

    黄信喟然长叹:“伱这大奸大恶之徒,竟然能安然度过风波,罢了,反正我早已将自身荣辱生死置之度外,你愿意如何处置,要杀要剐,且任意施为吧。”

    说完,两眼一闭,显然是心如死灰了。

    姜星火奇怪地看了他一眼。

    “再过十几天就要发兵安南了,那边还缺个按察使,我看你就挺不错,好好戴罪立功。”

    黄信闻言,愕然地睁开了双眼。

    “你不杀我?”

    姜星火点头道:“你虽有些迂腐不堪,但对国家忠诚且有用,我又怎会杀掉你呢?留着你这样的人,用仁义礼智信去感化安南人,岂不是更好吗?”

    说罢,姜星火又转头跟李至刚说了几句话,却是如果李至刚去安南,都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这当然是有必要的,毕竟作为大明新的商品倾销市场,安南国土将会一分为二,北面的红河三角洲地区成立交趾布政使司,南面的则由陈天平统治。

    交趾布政使这个位置,既涉及到对于交趾布政使司内部原安南百姓的治理、王化,以及与本地土司和权贵的沟通、管理,又涉及到与肢解后的安南国的对外交流,里面要注意的事情实在是太多,若是姜星火不捡重点跟李至刚说一说,让他趁着在诏狱里的日子好好琢磨模拟一下以后怎么施政,姜星火是真怕李至刚又干不过脑子的事情。

    李至刚闻言欣喜若狂,连声道谢。

    “你先别高兴得太早。”

    姜星火淡淡道:“三法司会审还不一定能成,只给你机会,但至于最终能否把握住,在交趾布政使位置上能否干得漂亮,就看你的能耐和造化了。”

    李至刚恭敬应是。

    除此以外,姜星火又跟李至刚说了他老丈人的商号,需要在接下来的明日非武装自由贸易区里出一把力,让他给家里写信。

    做完这事后,姜星火起身告辞:“我找孔希路还有事,希望下个月这时候你能被放出来。”

    言毕,他便带着几名护卫离去。

    “多谢国师提携!在下必当肝脑涂地报答国师的恩情!”

    望着姜星火离去的背影,李至刚激动得浑身颤抖。

    他等待了这么久,盼星星盼月亮,总算迎来了这样一次机遇,岂会浪费掉?

    而且,只要他在交趾布政使司的位置上干得好,不愁以后不能重新回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