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命运

    第四百一十六章 命运 (第2/3页)

毕竟古人一点耐药性都没有,可以百分百地发挥作用。

    酒过三巡,太医院使戴思恭还是没忍住,老头端着酒杯敬了姜星火一杯,问道:“敢问国师,这大蒜素,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能有如此起死回生之效?”

    姜星火还是比较尊重老头的,回敬了一杯,随后道:“起死回生倒也谈不上,主要是对肺部和喉咙以及肠子里面的病起效果。”

    “那为何会有如此效果,上千年来,又为何没有人发现呢?”

    “你问为何会有如此效果的原因倒也简单。”

    姜星火抬头看向皇帝,说道:“陛下,宫里可有显微镜?若是有,不妨拿来给戴院使解惑。”

    宫里自然是有的,心腹爱将朱能被救了回来,朱棣这时候心情也很不错,爽快地让宦官去拿。

    不多时,一个水晶石打磨的显微镜便被宦官用托盘呈了上来。

    太医院使戴思恭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奇怪的东西。

    “这便是显微镜?”

    “不错。”

    姜星火点点头,说道:“秘密便在其中,等我略微调试,戴院使自可观看。”

    他先用右手轻按住上面镜片边缘,再用左手拇指压在下面镜片内壁上,随后滴了一滴水,右手则握紧镜柄,向前移动上面镜片,将其与下面镜片平行而立。

    “好了。”

    戴思恭迫不及待地接过显微镜,小心翼翼地放在宴席的案桌上,然后他缓慢地旋转显微镜,仔细研究起来,越看越觉得惊奇,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

    姜星火也不急,静静地坐着,看他研究显微镜。

    “看出什么门道了吗?”

    很快,显微镜中出现一片小型的空白区域,而这片空白区域里则充斥着大量白色游虫一样的物质,并且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移动。

    显微镜的视野中,所有物质都在高速流动,它们由一个又一个更细微的颗粒构造而成,在显微镜下变换不定。

    “这这.这居然.”

    戴思恭激动得语无伦次,眼睛瞪得大大的,脸色涨红,仿佛受到极大的震撼,旁边几位太医也围了过来,一个个盯着显微镜,想知道戴老究竟看到了什么。

    良久,戴思恭才稍微冷静下来一些,把显微镜递给身边的人,感慨地叹道:“今日方知,所谓‘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若人不了道,披毛带角还’果然不假。”

    “不错,这一滴水中就有如此多的游虫,真是难以想象,若是其他更脏,含有虫子更多的东西,喝下去不会生病。”

    另一人恋恋不舍地放开显微镜,说道:“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这种说法若是放在以前,老夫是万万不信的,直至今日,亲眼所见,老夫才知道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戴思恭若有所思地说道:“所以这大蒜素,便是灭杀这些肉眼不可见的游虫的?”

    “不错,这游虫叫做细菌,而细菌按照形态的不同,可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三类。”

    虽然没看见,但细菌的三种形态,太医们倒也不难理解,顾名思义嘛.

    姜星火接着说道:“而成国公的疾病,便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

    “不管是球菌、杆菌还是螺形菌,一般都由外层的细胞壁、细胞膜,以及内层的细胞质所构成,而植物的细胞则与细菌不同,是有成型的细胞核的,细菌则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至于为何大蒜素能灭杀百日咳杆菌,继而救回成国公的命,便是因为大蒜素是抗生素的一种,所谓抗生素,便是能杀菌的一种东西,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包括抑制细菌外层的细胞壁合成、增强细菌细胞膜通透性让其容易被摧毁、干扰细菌内部生长物质合成、抑制细菌的复制。”

    “原来如此!”

    戴思恭恍然大悟:“所以这大蒜素,就是通过各种方法,破坏细菌,从而把人从细菌的侵蚀里拖出来。”

    “是这个意思。”

    太医们都兴奋了起来,毫无疑问,如果这条路行得通的话他们将会给医学带来划时代的变革,他们的名字,都将与那些著名的医学家一起流传于后世!

    “你们再放一滴酒,试试看。”

    太医们刚才旁观了姜星火操作的过程,此时上手倒也不困难,不过是把水换成酒而已。

    而这一看,不看不要紧,一看又是一个新世界。

    酒中几乎没有多少游虫!

    “这是为何?”

    “这便是我之前一直倡导,用高度酒来清洗伤口的原因,因为高度酒里没有多少细菌的,而且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杀菌效果,用来治疗外伤,能够避免伤口感染化脓。”

    姜星火又道:“这些东西若是诸位有兴趣,不久之后,孔希路会在《明报》上公开发表相关的文章,还请几位关注,若是能声援,自然再好不过.不过到时候显微镜可能就卖的贵了。”

    一直在端着酒杯饶有兴趣地观看的朱棣,哪还不晓得姜星火的意思?

    他当即大方地挥手道:“一人一个!稍后朕便让工坊去做新的,做好了送到你们府上。”

    “谢陛下隆恩!”

    看到自己又给负责磨镜子的小五等诏狱扫盲班成员找了新的订单,姜星火也很开心。

    这些原本不识字、不识数,只能混迹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如今通过在袁珙的工坊下负责技术以及研发,过上了还算不错的生活,这些人的命运,可以说彻底因姜星火而改变了。

    宴席结束,太医们恋恋不舍地离去,殿内只剩下了朱棣和姜星火。

    朱棣放下酒杯,刚才一杯接一杯,这时候脸有点红,手反而有些凉,他搓了搓手,先问道:“国师,那玻璃工坊怎么样了?此前不是说,玻璃若是弄成了,完全可以当做廉价水晶石来用,到时候玻璃镜不仅效果比铜镜好,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这些镜片,也都可以用玻璃来做,继而大量推广普及了。”

    “进度有些慢。”

    姜星火能理解朱棣的急迫,皇帝过惯了苦日子也想暴富嘛,但烧玻璃能不能成这种事情,并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该等还是得等。

    “不过陛下不用担心,肯定是能成的,最多就是多试几个月的事情,如今人力物力投入的都够,只需要穷举尝试不同方法即可。”

    制造工艺上,是没有难度的。

    因为说穿了,烧瓷器华夏世界第一,而瓷器和玻璃,本质都是硅酸盐非金属材料,都是二氧化硅弄出来的,从制造工艺上讲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华夏以前也不是弄不出来玻璃,只是弄不出来透明的玻璃而已,

    问题就在于玻璃原材料里需要碳酸钠,而这东西在古代没法人工制备,华夏也确实缺乏天然碱,但姜星火知道草木灰是能够代替碳酸钠的,草木灰这东西放在凉水里充分浸泡,然后用布进行过滤,最后煮沸就能得到与碳酸钠起相同作用的碳酸钾。

    天然碱没有,草木灰还不是遍地都是?

    当然了,姜星火也只知道大概的内容,其他具体原理和步骤,还得袁珙他们摸索,所以成功肯定没问题,只是时间而已。

    听闻此言,朱棣也放下心来。

    “陛下放心,别的望远镜显微镜之类的不说,大明有钱人家的小姐,谁不想买个好镜子照着?先卖的贵一点,光是梳妆镜挣回几十万两都是轻而易举。”

    朱棣吃了颗定心丸,这才尝试着问起他最关心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