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开战

    第四百二十一章 开战 (第2/3页)

,我军在安南国境内布置的暗探,确实传递回了对应的消息作为印证。”

    “嗯。”

    李景隆微微颔首,又道:“不过这些倒也不甚重要,情报上的事情,说到底只是锦上添花,真正重要的是海运,我已命人传讯给郑和了,不知道郑和那边如何安排?什么时候回来?”

    李景隆既然决定执行【清化登陆】计划,把安南国拦腰斩断,那么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自然是海上运力,而在这个时代,想要把六七万军队运到另一个国家的首都,绝非什么容易的事情,光靠李景隆手里广东水师和一些民船的运力,是绝对不足的,必须要得到郑和的配合,才能行动。

    曹松答道:“此前得到的情报,三宝太监已经开始北返了,大约还需要十四日左右。”

    “倒也够了,把一部分军队调到沿海也需要些时间。”李景隆微微颔首道。

    就在李景隆等人商议,该怎么处理安南国的使节时。

    另一边,早已抵达龙州府的安南使节团成员们,此时也在如惊弓之鸟一般努力谋划着自己的前程,他们一进城,就被人迎入驿馆休息,并迅速地解除了武装,而周围的明军说是保护,实际上就是监视。

    驿馆中,一名老者正在焦急地等待着消息,这老者正是安南国的三江安抚使,陈恭肃。

    刚刚安顿下来的陈恭肃一脸风尘仆仆,显然使团是连夜赶路到此。

    此刻,他的目光游移不定,因为陈恭肃很担心,自己的小动作会不会失败毕竟经历了裴伯耆案件后,大明应该很难轻信别人的身份了,而且张义的动作,到底会不会被胡氏父子麾下的苍鹰锐士所发觉,也很难说。

    周围始终静悄悄的,就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这令陈恭肃的心里更多了一丝惶恐。

    不过,陈恭肃毕竟是三江安抚使,在安南国也算得上是位高权重,所以,很快他就调整了心态,恢复平静的模样。

    就在这时,传来了敲门的声音。

    而当他打开房门后,仆役打扮的张义闪了进来,说道:“大明不肯轻信,不过说了给您单独谈话的机会。”

    “那就好。”

    陈恭肃松了口气,说道:“此次胡氏父子定然是尸骨无存的结局,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我们没必要给胡氏父子陪葬,不如早早跳上大明这艘船。”

    张义忽然道:“不过我还得到消息。”

    “通判枚秀夫、佥判蒋宾,昨晚密谈了整整半宿。今天进了龙州城,他们分别想派人传话给明朝的人,但却并未成功。”

    “哦?”

    陈恭肃眸子一闪,立刻问道:“他们想做什么?”

    “跟您一个想法。”

    “呵。”

    陈恭肃闻言,冷笑一声:“都说不投明、打死都不投明,如今一个个都想着改弦更张,这是他们早就商量好的,却用来搪塞我,只不过他们派的人没你机灵罢了。”

    张义闻言不禁苦笑。

    他不清楚这两人究竟是怎么商讨的结果,但可以确认的是,另外两位绝对是要投降的,毕竟谁也不愿意在战争爆发时,站在注定失败的一方。

    “罢了。”

    陈恭肃咬牙,寒声道:“这事儿到了晚宴时,随机应变吧。”

    ——————

    而此刻,在安南国东都升龙府中。

    胡季犛正坐在“御花园”的凉亭中,悠闲品茶。

    在他对面,坐着他儿子,如今的大虞皇帝胡汉苍,两人围绕着一副棋局正在厮杀,这是他们父子每天都会做的事情。

    胡季犛属于性格稳健之辈,不轻易冒险,所以在这种博弈中,往往更能沉得住气,而这一盘棋局,两人已经鏖战了足足半个时辰功夫。

    胡季犛依旧气定神闲。

    反观胡汉苍,额头上渐渐冒汗。

    最终,胡汉苍落下一枚黑棋,苦笑道:“这一步难走啊。”

    胡季犛淡淡瞥了他一眼,他丢下白子,淡淡道:“你输了!”

    胡汉苍放下棋子,看着父亲问道:“其实有一件事情,一直没想明白.使团若是光是靠作为随行士卒的苍鹰锐士,恐怕难以起到什么刺探情报的效果。”

    “这五百苍鹰锐士,本就是用来迷惑明军的弃子。”

    胡季犛抚着自己的白须,淡淡道:“锦衣卫肯定调查过安南的情况,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苍鹰锐士的存在。”

    “可三江安抚使陈恭肃、通判枚秀夫、佥判蒋宾,使团这三个人,似乎都有可能一转身就投了明朝,把我们卖的一干二净父亲究竟是怎么想的?这里面谁是父亲安插的卧底?”

    胡季犛听闻此言,顿时哑然失笑:“谁都不是。”

    胡季犛摆了摆手道:“明朝的统帅肯定早就猜到咱们有阴谋,所以他早就防备着这一点。不过,这次他注定是要失算了,因为这些使团,就是送给他让他去胡乱猜测的.有人叛变,苍鹰锐士是否会发现、处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干扰明朝人的注意力。”

    “为何?”

    胡汉苍问道。

    “哈哈哈哈!”

    胡季犛仰头大笑,眼睛眯缝起来,透出冰冷的寒芒,道:“你以为,凭借那群废物,能做成什么事?”

    “真正刺探情报的,不是使团,不是随行士卒,而是那些刚刚出发的训象工!这才是真正的间谍,既能潜入明军内部,又不惹人注意,便是逃亡了,也不会有人大费周折去追捕。”

    “原来如此!”

    胡汉苍恍然大悟,随即又皱眉道:“那如果他们提前察觉了呢?”

    胡季犛冷哼道:“那就让他们提前察觉!这次出使本来就是为了争取时间,昨天有一件事没跟你说,不仅仅是为了等潘麻休南征占城国的军队回来,更是要为加固三关做最后的准备。”

    三关,指的是坡垒关、隘留关、鸡翎关,乃是富良江防线前的三个重要关隘,也是多邦城的前哨阵地。

    “只要能再拖延些时日,三关加固完成,届时哪怕明朝大军压境也不敢轻举妄动。毕竟这三关易守难攻,他们只要稍微有所异动,我安南国的十几万大军,便会瞬间杀来,到时候,明军就算能啃掉这三块硬骨头,损失也绝对不小。”

    “况且.”

    说到这里,胡季犛嘴角勾勒起一抹讥讽的笑容,说道:“你觉得,明军真的能承受住安南的气候?我们要做的,不是在战场上战胜明军,仅仅是拖三个月罢了。”

    “这”

    胡汉苍一愣。

    是啊,大明虽强,可他们终究跟天下无敌的第一、二代蒙古人相比,还是有差距的,连蒙古人都无法啃下安南国,大明虽然看起来来势汹汹,但一样有可能在富良江折戟沉沙。

    毕竟,双方的胜利条件是不同的,明军需要摧毁安南军主力,而安南军,只需要节节抵抗,固守三个月就可以了。

    三个月一过天气转暖,瘴气四起,到时候明军内部定然瘟疫横行,到时候不战自溃,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如今不论是使团,还是送金银财宝、送大象,本质目的,都是拖时间罢了。

    胡季犛眼眸中浮现出一丝厉色,冷冷说道:“这些年,我们胡氏势大,已经让很多人感受到了巨大威胁,对我们不满的人,太多了。”

    “如今外敌即将入侵,正是清除安南内部反对势力的好机会,若是使团的这几个人投降大明,无论是谁,我们都可以趁机铲除那些以前不方便去动的反对者。”

    说话的时候,胡季犛的脸色愈发狰狞:“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胡汉苍沉默,他不敢反对。

    虽然他是名义上的皇帝,但真正掌握权力的,依旧是他的父亲。

    至此,胡汉苍已经明白了父亲派出使团的全部用意。

    看起来,父亲是屈服于大明索要金银大象的条件。

    但实际上,这是一箭四雕的妙计。

    派出使团可以给加固三关前哨防线、调回南征大军争取时间;使团人员死亡可以制造战争借口,占据道德制高点;使团人员叛变可以借此清除国内反对势力,让内部更加稳定;使团人员无论出了什么事,都可以扰乱明朝的判断为真正负责刺探情报的、伪装成训象工的间谍们争取更好的机会。

    显然,胡氏父子都觉得自己在赢麻了的路上越走越远。

    我笑那姜星火无谋,李景隆少智

    ——————

    晚宴上,明军的规格很高,基本上高级将领、官员们都来了。

    曹国公李景隆,新城侯张辅,云阳伯陈旭,参谋长徐膺绪,炮兵指挥官柳升,两广兵主将韩观,两湖兵主将康镇,福建兵主将何俊,以及文官方面的南宁知府何时,除了工部尚书黄福正在太平府忙着调拨物资外,对安南作战的文武团体,可谓是悉数到场。

    而安南国使团的正使陈恭肃,副使枚秀夫、蒋宾,也都忐忑地出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