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渡河

    第四百二十七章 渡河 (第2/3页)

骑兵来了两个批次,足足三千多骑,明军虽然顾忌到对岸的友军重步兵不能开炮,但火铳的射击精确度却在这种密集敌人面前显得极高,特别是敌人为了冲击明军重步兵守护的桥头堡,彻底把侧翼暴露给了河对岸的明军火铳手.所以导致他们根本不需要瞄准,直接朝着打就行了。

    安南人骑术再怎么优秀,也终究只是普通骑士,哪怕人是穿着铁甲,可战马也顶不住明军的火铳轰击,瞬间就有几十匹马惨叫倒地,不少安南国骑兵纷纷惨叫落马,鲜血混合着马蹄踏起的黄色泥浆洒满了一地,风吹过,甚至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道。

    安南人也知道火铳手隔着河很难消灭,所以干脆集结全部骑兵,开始试图冲锋陷阵,把明军守护桥头堡的重步兵彻底推下胶水去,为己方争取胜利,只不过他们还是错了。

    后世人但凡看过西方列强怎么用火器暴打冷兵器军队的都清楚,在火器犀利的情况下,骑兵是非常容易折损殆尽的,除非是骑兵能绕过防线,靠近火枪手的位置才行。

    可如今这条胶水,不仅是明军的阻碍,更是安南军的。

    显然,安南军并没有从之前几次战败中汲取到什么教训。

    或者说在大兵团平原决战的环境里,他们还不能真切地感受到火铳的特定战术作用。

    由于明军的火力非常犀利,所以一时间竟然彻底压制住了安南军的骑兵。

    安南军的骑兵就像是被割麦子一样,大片大片地开始倒下。

    对面的安南军将领也没想到明军的火力居然这么厉害,一时间脸色有点难堪,毕竟这是自己的主力部队啊!骑兵在安南可是最金贵的兵种之一!

    如今用轻骑兵去冲击重步兵已经是被逼无奈下的选择了,可冲不动就算了,还被这样屠杀,任谁能忍得了?

    “掉头,隔河放箭!”安南军将领咬牙切齿道。

    只见一部分的安南军伴随着旗语,开始调转马头,对着安南突出部的明军火铳手放箭,密集的箭雨朝着前面倾泻了下去,一时间明军的阵势也被打乱了。

    虽然骑兵弓很难够得到他们,但这也不是绝对,安南骑兵贵族化严重,这也意味着他们武器都是自备的,所以总有力气大的人用重弓,箭矢也因此射的远,所以也给明军火铳手造成了一些杀伤。

    但此时安南军的将领都知道,现在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尽早干掉明军的渡河重步兵,否则的话,自己麾下的骑兵迟早被活生生地耗死。

    可天不遂人愿,就在此时,远处忽然传来斥候的报告。

    “报!明军在西方十里外也开始分兵渡河了!”

    一众安南骑兵将领顿时面面相觑了起来。

    “怪不得给我们留了警报的时间,怪不得要先派仆从军过河,而不是主力倾巢而渡。”

    到了这个时候,安南人哪还不知道熟读兵法的李景隆这是用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他们想要及时去阻止,已经来不及了。

    眼看着已经不可能阻止明军,而己方的伤亡越来越大,对这场战争开始失去信心的安南骑兵的贵族军官们,都有些作战意志动摇了起来。

    对于安南军的高层来说,胶水是非守不可的,但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如果胡氏的大虞注定灭亡,那投降陈天平也并非是什么让人难堪的事情,毕竟他们在地方上基本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势力,不管是哪个人来当安南的统治者,都得跟他们合作。

    “撤吧!根本守不住的!”

    “不要让我们的手下白白送死了。”

    队列中,有安南的将领大吼道。

    他们很清楚这么下去迟早要完蛋,所以一些将领果断带头逃跑。

    骑兵当然润的快,在丢下了数百具尸体后,跑了个无影无踪。

    而那些还想负隅顽抗的河畔营寨士兵,他们就没那么好运了,只有两条腿,很快就被明军追上,斩杀殆尽。

    河畔营寨的安南将领见自己的手下被屠戮一空,最终也只能选择投降。

    “俘虏全部押下去关起来,明天再做定夺。”

    同时,明军分出了一部分兵力从北岸去向前巩固防御阵地,等待大部队渡河。

    ————

    胶水城内。

    安南国的老臣,少保王汝舟亲自在城中坐镇,而几位安南军的将领也齐聚一堂。

    “继续增兵进攻!”

    在明军手里屡战屡败的潘麻休愤怒地咆哮起来:“我就不信,我们八万人,还挡不住明军过河!”

    潘麻休的话,让众人觉得很荒谬,虽然他们有八万人,但这里面有多少臭鱼烂虾心里没数吗?拿什么跟明军打?

    说是死守胶水防线,可那就是说给升龙府里的胡氏父子听的,一条胶水能不能挡住明军心里没数吗?

    骗骗别人可以,别把自己也骗了。

    王汝舟嘿嘿笑道:“老夫认为,天长路(奉化府)不能丢,咱们的主力不仅要坚守奉化府,而且还得加把劲儿,争取把大明的军队赶下海。”

    听了这话,安南军将领们,也只能苦笑。

    “少保大人,您是在嘲笑我吗?”

    潘麻休怒发冲冠,手已经按上了刀柄。

    “潘将军,你这是什么话?”

    天长路都统,少保王汝舟立刻反驳道:“咱们手中有八万兵马,如果把天长路丢了,岂不是要让东都门户大开,那还如何坚守?”

    潘麻休想反驳但又从明面上无从反驳,一张脸越憋越气,眼看就要红温了。

    这时候王汝舟也不想把他给彻底惹怒,说道:“好了,都想想办法吧第一批和第二批骑兵已经是我们手里绝大部分能快速机动的力量了,既然他们都败退了回来,这时候哪怕把步兵都压上去,时间上也来不及了,只会迎面撞上明军。”

    “话虽如此,但若是把胶水丢了,那咱们光靠着胶水城一座孤城,也是坚持不下去的,胶水城虽然很易于防守,但我们毕竟有八万人,城里才能塞多少人?大部分都得在城外安营扎寨,再加上每日吃喝都需要从后方补充,一旦被明军包围,恐怕不用打仗,我们自己就能饿死了。”

    “明军登陆部队满打满算都不到三万人,拉上那些仆从军和占城国的军队,才有五万人,凭什么包围我们八万人?”

    “凭咱们野战就没赢过。”

    “那又怎么办?难不成让我们把胶水城拱手相让?你以为敌人会放过我们吗?”

    潘麻休怒道:“我们现在能依靠的只有胶水和胶水城,如果连这两个地方也丢了,安南还拿什么跟大明对抗?!”

    王汝舟叹了口气:“那就应当尽快点起全部兵马,能动多少是多少,趁着明军几万人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过河,击敌于半渡,如此收复胶水夺回沿河的各个警戒营寨后,再集合东都增援的兵力,向明军发起反攻。”

    潘麻休诧异地看了老头一眼,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我也正有此意。那现在各部便立刻出兵,务必速度赶赴胶水河畔,伱们同意吗?”

    军队不是潘麻休的一言堂,此时将领们又吵了起来,最后逼不得已,竟是潘麻休只能带着胡氏的铁杆将领行动,而不愿意折损实力的其他将领们,则选择缩在胶水城附近。

    “少保,潘麻休已经出城了。”

    王汝舟作为陈朝老臣,同时也是硕果仅存的几个都统之一,压根就不是胡氏父子一派的,又在天长路(奉化府)经营多年,自然有着自己的利益考量。

    “潘麻休有勇无谋之辈尔,屡屡败于明军之手,我听闻李景隆乃是明军的五星上将,素有谋略,此番潘麻休也定是个大败而归的结局,我们得早做打算了。”

    “是,卑职明白。”

    几名心腹将领齐齐答道。

    “但城内外其他将军怎么办?”

    “把他们召集过来,以我私人的名义,如果他们不同意,那就扣押下来。”

    “另外……”

    王汝舟沉默片刻后,说道:“现在就派遣使者偷偷从我们控制的渡口向南渡河,前往明军的军营,向李景隆表示臣服,如此一来,大明也许会饶恕我们的冒犯。”

    “卑职这就去安排。”

    很快,其他派系的将领们就过来了。

    在经历了一阵并不算激烈的心理斗争后,绝大多数将领都选择了投降。

    因为按照仆从军的待遇,以及被俘虏的降兵的情况来看,如果他们这些将领真的愿意归顺,那么大明是绝对不介意饶他们一命的,甚至等陈天平复国后,高官厚禄同样唾手可得。

    陈废帝以前那么暴虐无道,他们都忍了,想来他这个孙子应该不会比爷爷还离谱。

    这个道理潘麻休等人不是不懂,只不过,他们却是没得选。

    毕竟他们都是胡氏的嫡系,跟着胡氏谋朝篡位,早就洗不清了,更不太可能跳船了,因此,即便是明知打不赢,他们依然选择顽抗,不愿屈服。

    不过,被召集来的将军们还是有些担心,如果大明不愿意接受他们的效忠呢?甚至想的更可怕一点,像是华夏的长平之战那样,把他们这八万人都坑杀了呢?那样的话,大明也没什么损失吧,而且还可以削弱安南的军力。

    所谓患得患失,莫过于此。

    不过其实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