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会

    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会 (第2/3页)

不。”

    于谦警惕地拒绝了,这个姿势会让他感觉到异常的羞耻,尤其是看到一个小男孩笑嘻嘻地把他爹脖子尿湿了以后。

    姜星火没再说什么,而是带着于谦穿梭在夜市的街道之中。

    此刻天色已经暗了,夜市的土路上人流很多,有相当一部分的工人,或许数百人,或许一千人,出现在了这里。

    姜星火看着热闹的夜市,心中颇为感叹。

    虽然他已经活了好几辈子,但对此情此景,仍然存有许多陌生和新奇感。

    不得不承认,这里是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地方,让他倍感亲切。

    不过姜星火也没忘记自己此行的目的,在这条陌生的、分叉极多的土路上走着,试图找寻到一些工人们的真实生活的痕迹。

    在一个摊位前,他们顿住了脚步。

    “来来,趁热尝尝,这羊肉可是我掌勺做的。”老伯见状热情地说道。

    并把两碟小菜摆在旁边的空桌上。

    羊肉泡馍,显然不是江南的产物,但能在南京这个此时世界第一大城池周边吃到,倒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能先尝一口?”

    “来。”老伯递了个勺子过来。

    姜星火拿起勺子,尝了尝。

    虽然这羊肉汤的配料简陋,但却异常美味。

    “嗯,我们也先在这里吃点东西吧。”

    姜星火点点头,笑道。

    虽然他的灵魂八世轮回,可肉身还是血肉凡胎,自然抵御不了美食的诱惑。

    不过这里只是夜市,没有小镇酒楼里精致,小菜里的东西,大多数是肉类用盐腌制过后放凉,或者是在地里采摘一些野菜炒了炒来填充的,但这样一来,依旧保留了原汁原味。

    因为有肉有热汤有馍馍的缘故,羊肉泡馍的摊位很受工人们的欢迎,有人也不进摊位里,就蹲在地上端着个碗喝,满脸享受的样子。

    当羊汤的热气与胡椒的刺鼻混合在一起的时候,灵魂仿佛都升入了仙界。

    姜星火和于谦喝着汤,默默地倾听着工人们的闲聊和谈话。

    “这个月病了几天,下个月的工钱恐怕又少了……”

    “我们的工钱倒也不算高,可惜就是攒不下啊!”

    “我娘病了,家里的钱都拿去给她治病了,我的工钱也都寄回去了。”

    “唉,要是这个月挺不过去,就得饿肚子了。”

    “听说国师大人下令给我们涨工钱,到时候工坊的日子应该会变好吧!”

    “你傻吗人家说啥就信啥啊,能不能发到手还两说呢。”

    “就是,说别的没用,你发我手里我就信。”

    “说的也是。”

    众人一阵唏嘘。

    姜星火闻言,眉宇皱了一下,似乎有点担忧。

    “但你别说,要放在以前给地主老爷当长工的时候,可没这么自由的时候,晚上还能来夜市吃口羊汤.”

    “那是,想都不敢想。”

    “就是现在每天都跟着班表走,实在是别扭。”

    “对,尤其是晚班的时候,困死人,之前不就有人因为犯困,整个手都被烫坏了的事情。”

    “唉,慢慢熬吧,说一千道一万,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就是心里没个着落,总感觉规矩变了,没老爷在头上了,反倒有些不得劲儿。”

    “贱骨头是吧?非得有人拿竹条抽才乐意。”

    “滚!”

    现在,工业革命给新生的工人阶层带来的种种改变,已经开始悄然显现了。

    工业革命时代早期的工坊或手工工场的劳动,在许多方面都迥然有别于以自然经济为运行基础的农业社会劳动,就比如这些在化肥、玻璃工坊里工作的工人,除了以自身劳动换取每个月的工钱外,已没有其他任何收入来源。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下的农业社会,劳动一般是家庭劳动,也就是俗称的“男耕女织”,除了佃农以外,大部分的自耕农家庭,都拥有自己的土地,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手工业相关的生产资料,譬如桑树之类的.再不济,也有一些其他收入作为家庭财政的补充。

    有不那么有利的一面,自然也有有利的一面,那就是相比较而言,从人身层面,工人比之佃农和自耕农,尤其是跟佃农相比,更加自由了,因为在农业社会里,劳动往往伴随着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而在工业革命后,这种关系只是金钱的购买关系,工场主出钱购买劳动力,仅此而已。

    至于你下班后想干什么,是去夜市还是打叶子牌,没人管你。

    当然了,如果从“理性人”的角度出发,如果还有精力,似乎最合理的选择是——加班。

    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最根本的是由工酬所带来的效用所决定的,在劳动者出卖劳动力获取工酬来满足自己需求的过程中,工酬会给劳动者带来正效用,也就是需求的满足;劳动会带来负效用,也就是体力上的损耗和身体、精神的疲惫,只有工酬的效用大于劳动的负效用,劳动者才会愿意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工酬的效用越大,劳动者所愿意承受的劳动负效用也就越大,其所愿接受的工作时间也就越长。

    而在姜星火前世,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大多来源于失地的农民和破产的小手工业者,如果工人阶层不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往往就会面临饥饿的威胁,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满足的程度非常低,当时的英国虽然也会给穷人一点点可怜的救济,但那也只能在陷入贫困的深渊时才有可能得到。

    由于工人阶层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满足的程度非常低,实际工资带来的效用就变得非常大,因为边际效用递减。因而,即使工资水平仅仅维持在最低生存线附近,工人阶层为了不被饿死,也不得不极其辛勤地工作。

    但现在的大明,做工还是一件跟以前或许同样辛苦,但收入水平还不错的工作,所以工人阶层没有这种顾虑,在足够保证生活的前提下,业余时间更乐意去寻找一些放松,而不是继续加班。

    除此之外,从工人们的聊天里能发觉的另一点显著特征就是,工业革命后的生产方式,最匹配的就是更加严格的时间观念,工人们对于每一天的衡量和计算,不再是传统农业社会的春秋季节或是二十四节气,而是精确到时辰,这种机械的规律,不仅与农业社会的传统时间观念相矛盾,而且对于这些工人,或者说尚未完全适应这种节奏的人来说,跟他们的天性是相冲突的。

    事实上,为了纠正这种散漫、无时间观念的行为,工坊也确实将其作为了重点的惩罚项,工人们如果无视上班的时间,那么通常会被扣相当程度.最起码在他们来看很肉痛的工钱。

    而夜市的出现,则代表着工人们的公共娱乐空间的极度缺乏。

    这里没有广场,也没有宽敞的林荫路,或是相扑台之类的地方,在一天的工作结束以后,这些不算富裕的人们,消磨时间和娱乐自己的方式,似乎除了在简陋的,充满了脚臭、汗臭等各种混合气味的通铺宿舍里打叶子牌,就是出来在夜市这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