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疯子

    第四百五十三章 疯子 (第2/3页)

乐二年,很可能待不到夏天,在冬天结束,春天来临的时候,整个朝廷的班子就会被朱棣搬到北面去,留下大皇子朱高炽留守南方就像是历史上发生的那样。

    这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必然结果。

    但这个时间点到底是什么时候,没人知道。

    这是绝对的军国机密。

    “这是秘密。”朱高燧也笑了。

    想知道这个秘密,得加价钱。

    “告诉我时间,在这个时间之前,竭尽全力办成你海外封藩的事情,就在吕宋,让你脱身离局。”

    朱高燧对这个交换来的结果很满意,他慢悠悠地念叨着:“吕宋在东南海中,小国也,产黄金,种稻米,一年多熟,常与漳、泉民相市易,民流寓其地,多至数万,洪武五年起,两次朝贡大明离大明不远不近,好地方,真是好地方。”

    现在的吕宋国,实际上就是后世菲律宾的北半部主体区域,是一个规模相当大的岛屿群,岛上自成一片天地,山脉、平原、河流、湖泊,应有尽有,而且物产相当丰富。

    朱高燧也懒得去天竺征战,只觉得临近大明的吕宋,就相当不错,打下来就能接手,当地从宋朝开始就有来往,汉化程度相当不错,甚至比占城国还强一点,又有很多从大明过去的移民,统治起来没什么难度。

    事实上吕宋确实是一块好地方,即使大明不占领,在明朝中叶,也会在大航海时代,被西班牙所征服,西班牙人也借着这个前出基地,开始对大明的东南沿海贸易利益有所图谋。

    所谓“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这个世界是由大明开启的全球大航海时代,那么近在咫尺的吕宋,自然要纳入囊中。

    满意了刹那,朱高燧方才说道:“永乐二年四月以前。”

    “四月以前吗?”

    姜星火深思了片刻,微微颔首道:“那倒是足够了。”

    事实上确实足够了,跟另一件大事,也就是210万两商税的时间,是基本差不多重合的,前后差的不过是一两个月的时间。

    随后他又问道:“曹润这个人?”

    “完全在掌控之中。”朱高燧自信地说道。

    这就说明,即便是让他告发同僚,他也不会翻供,应该是本就有把柄,再加上一家老小的性命和自己的荣华富贵,都捏在朱高燧手里了。

    “好,我再考虑一下这件事怎么用。”

    “国师慢慢考虑吧。”

    朱高燧告辞离开,姜星火开始在自己的房间里,整理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

    消息没有好坏之分,只在人怎么使用它。

    “不行,这事还得跟老和尚商量商量怎么办。”

    卓敬升任礼部尚书后,现在总裁变法事务衙门,一共有两个副总裁官,荣国公姚广孝和解缙,而姚广孝的办公房间,就在姜星火旁边。

    “这倒是有些耐人寻味这个时间点,又偏偏是这个人。”

    姚广孝放下手中的笔,沉吟了片刻,还是有些拿捏不准。

    “你的顾忌,我懂。”

    姜星火用手指敲了敲桌面,说道:“不过这件事情作为京察的引子,却是再好不过了,这相当于是递到手里的刀。”

    “小心被人当了刀使。”

    姜星火微微蹙眉:“伱的意思是?”

    姚广孝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些什么。

    言及至此,姚广孝反而安慰道:“倒也不用太过担心,这个消息应该是准确的,毕竟曝出来难,但确认的话,办法却很多而刑部这些年在纸劄一项上有问题的数额绝不会低,只要追查到底,想要销毁罪证捂住盖子是不可能的,把各部寺采购权剥离出来,倒也有助于加强户部的权威,还能塑造一个更好的商业环境。”

    “所以,曹润有没有说,数额到底是多少?”

    “折合白银的话,这些年起码累计上万两了。”

    饶是做足了心理建设,姚广孝听到这话,也忍不住感叹。

    “这些人胆子未免也太大了吧!”

    换谁都得感叹,毕竟,这只是普通的公文用纸啊!

    尽管早就预感这件事可能不简单,但是现在被姜星火这么直白的讲出来后,姚广孝依然是有种不太能置信的感觉。

    贪腐程度,真是触目惊心。

    “我现在在考虑的事情,是这件事如果扩大化,做成大案,那么譬如公文用纸这种事情,该怎么办?毕竟还是要解决问题的,总不能最后留一地烂摊子没人收拾,采购权收回来了,也得有对应的善后办法。”

    这正是姜星火冥思苦想不得其解的问题。

    “别的还不好说,若单是纸劄,倒是有个办法。”姚广孝抚须笑道。

    “快快说来。”姜星火眼眸一亮,有个能帮他分担压力、思考对策的人,真是让他轻松了不少。

    “纸劄从民间购买,其实可以改为囚犯和诉讼人纳纸。”

    “囚犯和诉讼人纳纸?”

    姚广孝微微颔首道:“正是如此,与其让各部寺去委托刑部购买公文用纸,不如让囚犯和诉讼人直接交纳实物,但凡是囚犯,除了逃军、逃囚、全家押解流放外,都需要交纳一定数量的公文用纸实物,诉讼人则是以纳纸代替诉讼费用,这样官府不直接经手和接触市面上的价格,而标准定好,官府也不得以不合格等理由拒收。”

    姜星火有些明悟了过来,所以其实就是囚犯的诉讼费和罚款的某种实物体现。

    囚犯和诉讼人纳纸这个办法,首先是减少了非必要起诉的现象,毕竟是有诉讼费的,要是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那显然就犯不上了,其次则是这个缴纳对象足够广泛,只要官府用纸不是很过分,那靠着这个渠道,即便没有做实地调研,通过诉讼和囚犯的数据也能推测出来大概是足够用了,甚至会有富余。

    事实上,姜星火不知道的是,在明代从永乐时代开始,直到宣德、正统,都是用的这个法子,这个办法只是现在还没出现而已,想来在老和尚心中,已经是早有触动和谋划了。

    姚广孝在纸上写道“每年春夏秋冬四季,本衙门臵立文簿一扇,轮流掌管,各部追到纸劄,俱送该管部分,附簿明白。着令管太仓库典吏收贮,每月各部分合用纸劄,赴该部关支应用,余剩之数,季终该部呈缴本部,出给长单送付内府,该库交收取获长单附卷。”

    “就按这么来办,如何?”

    “如此甚好。”

    姜星火觉得姚广孝的办法确实不错,也就是各部寺办公用纸的大头,由囚犯和诉讼人纳纸,而如果实在是不够用了,那再由刑部出钱,但是这个钱是登记到户部太仓库的账上,然后再去购买,如果有结余,那就交回来等下一次分配。

    姜星火默默地盘算了一下,手头诸事繁多,但总体上来讲还是乱中有序。

    “保险法的事情我与金幼孜说过了,明天再通过大明银行的名义,找钱庄业的商人们谈一下百姓,尤其是工人们的商业保险,以及外贸商品的保险.市舶司的事情也都得抓紧了。”

    “是的抓紧了,如今在海外贸易方面,日本、朝鲜、安南、占城,都已经签订了贸易契约,往外卖货物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