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反省

    第四百八十五章 反省 (第2/3页)

很难获得其他证据,既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是编的很完美的谎言。

    但不管怎么说,刘存武都跟姜星火和姜星火有关的人,并没有什么联系。

    所以,即便是派系斗争,在第一轮的时候,也波及不到姜星火。

    至于之后要是真的扩大化,那当然是谁都避免不了的了。

    姜星火沉默了片刻,才说道:“没有情报,我们了解不了真相。”

    是啊,没有情报。

    现在姚广孝原本负责的燕军情报机构,已经被完全裁撤或并入锦衣卫。

    坐在皇位上的朱棣,似乎把姜星火拿捏的很死。

    没有军队,没有情报,只有一些行政权力,除了被皇权所驾驭,为皇权服务,又能做什么呢?

    “锦衣卫为什么没有半点察觉?纪纲真就天天带孩子呢?”

    “可能是察觉了,但是不敢报上去。”

    姜星火点了点头,重建后的锦衣卫虽然也很厉害,但远不如洪武朝的无孔不入,而且朱棣并不仰赖特务统治,对锦衣卫的限制也不少,而且随着锦衣卫的摊子开始重新铺开,很多精干人手都被抽调到了外地乃至外国,在京师内部,锦衣卫的监控能力已经下降很多了。

    再者说,就算锦衣卫真不知道,姜星火都不奇怪。

    有时候也不要把明代政治事件想的有多可控,实际上看看历史上的大明就知道了,明末三大案里的梃击案,起因就是一个叫张差的人,手持木棒一路闯入太子所居住的慈庆宫,并打伤了守门的宦官,当时的人都怀疑是郑贵妃想谋杀太子,可谁家行刺太子,让人拿着木棒大摇大摆的从正门进?猫腻确实有,但过度阴谋论却往往会把事情导向远离真相的地方。

    正如那句话所说“需要逻辑,现实不需要”。

    姜星火这时候缺乏必要的情报,就像是被蒙住了眼睛的人一样,也着实判断不出来,这件事情到底是偶发,还是有人故意,如果是偶发,那可能就真是和尚自己做出来的,但从谁受益谁做事的角度出发,倒是能推测出来一些眉目.不是贼心不死的建文余孽,那就是抵制考成法的保守势力。

    正因如此,一开始姜星火才会和姚广孝异口同声地说,“这是诬陷”。

    对于变法派来说,这时候朱高炽陷入被动,乃至整个考成法的进度被推迟,都是不可容忍的。

    在庙堂上,姜星火固然跟朱高炽有必然的利益矛盾,甚至之前的几次事件,明面上是变法派冲锋陷阵,可实际上细细探究起来,都是朱高炽在后面跟着摘桃子,在大明的庙堂上迅速地攻城略地,时至今日,朱高炽在文官行政系统中,才是力量最强大的一方。

    而朱高炽从北平文官系统带出来的那批人,如今已经凭借着靖难的功劳,占据了除尚书以外六部的很多关键位置。

    但不管怎样,朱高炽都是支持变法的,心里乐不乐意不重要,重要的是实际的态度。

    在共同的利益面前,什么矛盾,都可以暂时搁置。

    “火还没烧到我们身上,现在考成法最重要,稍后的京察只是考成法结果的执行,所以我们不用慌,把考成法最后的部分做好,这件事具体情况,我再想想办法了解。”

    姜星火能有什么办法,姚广孝大概也知道,无非就是用一次跟朱高燧的情报交换条件。

    纪纲那条线不受控制,如今能探知到事情真相的,也就是朱高燧这里了。

    此时,南京皇宫奉天殿内。

    朱棣坐在龙椅上,面色反而很平静。

    “说说吧,怎么回事。”

    跪在下面的朱高炽,由于体重过大,这时候已经觉得有些供血不足,乃至双脚冰凉,头晕眼花了,可他却依旧不敢怠慢,连忙解释道:“父皇,此事儿臣确实不知情。”

    “伱当然不知情!”

    朱棣这时候拂袖而起,勃然作色道:“整日里忙着在朝堂中安插亲信,剪除异己,忙都忙不过来,哪还有收钱的工夫?是不是啊,世子爷?哦,不对,该叫太子爷了!”

    世子爷云云,自然是朱棣在明着讽刺那些出身北平行政系统的文官,对朱高炽的叫法。

    以前朱高炽是燕王世子,这些人都是这么叫的,而如今不管是出于想要彰显旧情以示亲近的想法,还是对朱高炽没有名正言顺地成为太子的某种不满隐喻,这些人还是这么称呼朱高炽。

    事情,是很小的一件事。

    但在朱棣这里,已经忍了很久了,如今不过是彻底爆发出来。

    朱高炽想说话,但看着父皇那可怕的神情,却是抿了抿嘴角,什么话都没说出来。

    “吏部左侍郎许思温、右侍郎刘观,户部左侍郎孙瑜,工部左侍郎陈寿,兵部左侍郎乔稳、右侍郎师逵,大理寺卿、太常寺卿、太仆寺卿、通政使、右通政满朝望去,全是你提拔的亲信,这个龙椅要不让给你来坐?”

    “来,站起来!”

    朱棣臂力不凡,朱高炽这种二百多斤的大胖子,在他不敢发力抵抗的情况下,朱棣竟是双手直接拽了起来,然后就要把朱高炽推上龙椅,吓得朱高炽沉住下盘,一动都不敢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