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深意

    第五百三十二章 深意 (第2/3页)

座椅一靠,如是说道。

    金忠作为朱棣的亲信,其实他今天种种反常的态度,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若是一次也就罢了,还可以理解为他和工部左侍郎陈寿不对付,但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因此,在这种表态下,茹瑺也表现出了一些迟疑之色。

    “不过如今既然国朝财政吃紧,这个先例倒也不是不可以破一次。”

    茹瑺成功变脸,但这时候没人有心情欣赏他的变脸戏法,而是茹瑺代表兵部的态度改变,给会议的走势,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大明这个操蛋的财政机制,姜星火现在想要改变是挺费劲的,因为这玩意直接涉及到财权,还不仅仅是之前的间接涉及到财权的采购权,想要动人家的蛋糕,没有合适的理由很难。

    所以,现在虽然船在漏水,船上的人心思各异,也只能尝试着风雨同舟一下了,东边拆块板子补船舱的漏水,西面拿条绳子系紧船帆。

    而朱高炽在某些方面优柔寡断的性子,还是没有改过来,或者说他的顾虑实在是太多,面对既得利益群体,很难进行任何大刀阔斧的改革。

    因此,这件事只能姜星火来办。

    而事情有时候就是这样的,你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那么你就能收获别人无法获得的威望,啃硬骨头固然费劲,但啃开了,那就能吃到骨髓了。

    姜星火不打算跟他们磨叽了,直接开始了自己的分配方案。

    “光禄寺借户部2/3的寺内储蓄,户部分三年划拨回来,行不行?”

    黄子威的神色有些踌躇,2/3确实不少,但光禄寺还是撑得起的。

    除了他自己是姜星火提拔上来的以外,光禄寺的少卿李伟,光禄寺丞高致,都是姜星火亲手提拔的,因此寺内本身还算是铁板一块,没有什么太多的异议。

    国师提拔了你,现在需要伱给国朝出钱渡过难关,又不是不还,你能拒绝吗?

    反正黄子威是拒绝不了。

    而且这里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那就是光禄寺在中枢的各部寺中,本来就是油水最大的几个部门之一,而且不仅油水大,能走账本的“合理损耗”也非常的大,因为光禄寺是负责朝廷各种宴席的,有任何损耗,或是采购成本高昂,都非常合理,况且光禄寺的经费除了朝廷划拨的一部分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各布政使司的专款解送,因此可谓是富得流油,那怕拿出来2/3,其实剩余的还很多。

    “行!”

    黄子威一咬牙,这时候不能打国师的脸,他必须得支棱起来。

    你看,小黄这人能处,有事他是真上。

    搞定了黄子威,姜星火看向列席的几位大太监们。

    “宫里的内帑支援点?划拨到户部的太仓银一部分。”

    之前便说过,同样是内帑,明初和明末是不一样的,明初内帑的所有权虽然在内廷,但管理权实际上在户部,只不过这个钱没皇帝发话,户部自己是不能轻易动的。

    内廷的大太监们明显是得了皇帝的旨意,这时候都很好说话,很大方地答应了姜星火的请求。

    如此一来,光禄寺和内廷方面,算是都搞定了。

    “今年是海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的一年,海上的秩序已经基本肃清了,从南洋到大明沿海算是畅通无阻,但陆上的商道建设一定是不能停的,不然血脉不通,淤堵自生工部承担2/3的修路费用,剩下1/3发专门的筑路国债,主要面向江浙商人发放,先把宁波府到松江府的商路修通,如何?”

    工部尚书黄福看了看朱高炽,朱高炽面无表情。

    “黄尚书,我觉得可以依国师之言。”

    金忠第三次开口了。

    黄福也知道讨价还价大约讨不出什么,反而小家子气,这时候也干脆代表工部同意了姜星火的计划。

    最后只剩下兵部和太仆寺了。

    “不多要,除了这些,今年剩下的支出缺口,兵部和太仆寺补上,也是三年划拨回来,如何?”

    对于光禄寺和内廷答应的数额,众人是大概心里有数的,再比较一下今年的预计开支,这个缺口窟窿显然是不算太大,因此,最后这部分,兵部的茹瑺和太仆寺的虞谦,商量商量也就认了下来。

    看起来非常复杂的一件事,在姜星火的协调下,各部门进行了利益交换后,基本上算是圆满完成了。

    至于支出,则是没什么说的,其实主要是因为京营三大营二十多万人北征的军费支出太大,不然不打仗的话,其实正常的财政预算是够的。

    但北面的战争,显然是要打的。

    不是所有事情的利害都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有些国土安全问题,花多少军费都要处理好,永乐二年处理好了,就不用以后的人付出巨大代价了。

    总之,日子凑合凑合还能过下去,而且是越来越有盼头的那种。

    其余的大臣们又交谈了一会儿,也纷纷告辞离开了。

    黄子威则跟着姜星火步行走回了总裁变法事务衙门。

    “国师,您刚才是怎么想的?”进了屋门,黄子威忍不住问道。

    “相忍为国呗。”

    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