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心绪

    第五百三十四章 心绪 (第3/3页)

不是每日穿着龙袍困于偌大的皇宫中,与大臣们玩权衡之道。

    除了这些,在这个他父亲朱元璋曾经统治大明帝国三十多年的地方,朱棣总有一种不能完全掌控的感觉,就仿佛朱元璋的身影,始终笼罩在南京的上空,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因此,朱棣想离开这里。

    他想要做真正的那个自己。

    名将朱棣,而不是皇帝朱棣。

    “等朕离开南京以后,包括变法在内的这些事情,就交给国师伱了,到时候算算时间,曹国公也差不多回来了,让他暂时接替成国公在五军都督府的职责,成国公要跟着朕一起北上,淇国公还留在军校。”

    朱棣拎起酒壶,又饮了一口,竟是自哼自唱了起来。

    “你若和他厮杀呵~你则多披上几副甲,穿上几层袍,便有百万军,可挡不住他千里追风骑;便有千员将,闪不过偃月三停刀。

    须无那临潼会秦穆公,又无那鸿门会楚霸王,遮莫他满筵人列着先锋将,小可如百万军刺颜良时那.一场嚷!”

    这是元曲《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的一小部分,当年李景隆在日本也哼过,不过哼的是里面的《驻马听》。

    这首元曲作为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因为辞藻简明又不失豪气,在明初的武将群体里广受好评,很多武将都能唱上里面自己喜欢的几段,朱棣自然也不例外。

    姜星火也被朱棣的情绪所感染,亦是端着酒杯站了起来。

    朱棣虽然平常不会太多地掩饰自己的情绪,但作为皇帝,保持威严与神秘,同样是必修课。

    所以,朱棣平时喜怒形于色,但也仅仅是通过情绪表现出自己的态度,并不会失态。

    今天的这种情况,用不恰当的比喻,那就是在夫子庙考场里被迫蹲了十天的考生,终于要离开那个狭小的房间了,高兴是必然的。

    “凡尘俗世摧人身心啊,姜先生。”

    朱棣举着酒壶,跟姜星火碰了碰杯。

    听到这个久违的称呼,姜星火摸了摸自己的脸颊,苦笑了一下。

    可不是嘛。

    “仙人高高在上,自不必经受尘世之苦,可尘世也有尘世的好处。”

    “比如?”

    “比如历经山川,比如看众生百态,比如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能改变世界的事情。”

    “那姜先生觉得,自己现在做的事情,真的有意义吗?”朱棣忽然问道。

    姜星火回答的很肯定。

    “有意义,做一件事情就有一件事情的意义。”

    不知道是不是喝醉了,朱棣的问题愈发尖锐:“若是投入了这么多心血的变法,一朝倾覆了呢?”

    “我那小徒儿有首诗。”

    姜星火大笑道:“名为《石灰吟》。”

    “便如石灰一般,总会留下痕迹,便是真的粉身碎骨又被风吹散,总是能留在人心里的。”

    不待朱棣询问,姜星火自顾自吟道。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朱棣一时怔然,脑海里出现了于谦小小的身影。

    这首诗,像是他能做出来的。

    “你有个好徒弟。”

    “那是。”

    看着姜星火倒是挺得意的样子,朱棣不仅哑然失笑,只道:“彻底入世了。”

    “尘世多苦,风刀霜剑一并当之便是了。”

    朱棣倚在柱子上,看着姜星火,忽然说道:“知道吗?这时候的你才像个人。”

    朱棣这句话,当然不是在骂姜星火,而是有感而发,他与姜星火认识的这三年,或许姜星火自己没有意识到,但朱棣亲眼见到了姜星火的改变。

    这种改变说不上是好是坏,但毫无疑问,现在的姜星火身上比过去多了很多的尘世烟火气。

    “之前不像人吗?”

    朱棣点点头。

    其实有的时候,朱棣都觉得,姜星火实在是太完美了。

    如果真有一个什么所谓的“文曲星”,那一定是姜星火的样子。

    而这种过分的完美,却不够真实。

    姜星火笑而不语,只是把空着的酒杯伸了过来,朱棣给他倒满了酒。

    “干杯。”

    “干杯。”

    朱棣喝下酒,咂摸咂摸味道,带着几分熏熏然,真诚地对姜星火说道:“希望你我能全始全终。”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我姜星火举于狱中,合该成一段佳话的。”

    姜星火深深地看了朱棣一眼。

    对于这个性格复杂,有时候让很多人恐惧,有时候却有让人觉得有点有趣的皇帝,姜星火的感情也是复杂的。

    朱棣固然是利用他,但两人几年相处,未尝没有友情掺杂在里面。

    而朱棣所代表的皇权,也是姜星火的最后一道考验。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姜星火还不需要去考虑这些问题,只需要喝酒就够了。

    是夜,月明星稀,两人大醉迷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