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镇海

    第五百四十章 镇海 (第2/3页)

  王文看了姜星火一眼,眼中闪过一抹诧异的光芒,但却没说什么,点了点头,说道:“当然不介意。”

    跟军队交涉,李景隆出面比姜星火好使的多,所以姜星火刚才并没有喧宾夺主,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姜星火的分内之事了。

    大门一闭,曹阿大则带着一众甲士,警惕地守卫在门外。

    大队士兵已经进城了,虽然镇海卫的态度很奇怪,但在这里地方,倒是不虞真出什么事。

    屋内只有寥寥几人,姜星火吩咐道:“把镇海卫所属军田的资料拿出来给我看看。”

    “是,国师大人。”

    王文早有准备,很快就让人把资料文书拿了过来。

    姜星火接过来,随便瞟了一眼这些册子,随后便翻了一册出来,一页一页地仔细阅读着。

    过了片刻,姜星火合上了册子,将它放到了旁边,然后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来镇海卫城多久了?”

    王文连忙拱手说道:“回禀国师,在下王文,来镇海卫城十七年了。”

    姜星火点点头,十七年,那就是从镇海卫城建立就来了,按他的岁数看,不像是二十岁就能凭借战功当指挥使的人,所以多半是父死子继。

    随后出乎王文预料,姜星火和李景隆并没有对信使被扣留的事情发难,而是让王文把镇海卫其他的中高级军官叫过来问话。

    镇海卫虽然不满员,但在编制上跟明军其他卫并没有区别,设有左、右、中、前、后共五个千户所,标准编制是1120人为一所,120人为一个百户所,百户所下面则是设总旗2个(每总旗辖50人)、小旗10个(每小旗辖10人)。

    而在军官方面,除了王文这个正三品指挥使,卫城里的中高级军官还包括从三品的指挥同知、正四品的指挥佥事、从五品的卫镇抚,这些军官一般来讲,也都是世袭的。

    不过姜星火还是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

    虽然有人在王文口中生病不便来,但李景隆还是让曹阿大带兵把所有镇海卫的中高级军官都“请”了过来。

    而这里面,果然有王文不愿意让其露面的,这也是王文之前扣押信使的原因,就是为了给各种准备争取时间。

    其中就有一位卫镇抚是从吴淞江所升任的,而吴淞江所和宝山所,之前因为靠近松江府,所以都抽调参与过江南治水的行动,这人姜星火虽然叫不出名字来,但是打过几次照面,脸还是认识的。

    “什么时候调过来的?”

    “回禀国师大人,卑职今年刚调过来镇海卫的。”

    “喔。”

    姜星火点了点头,又问道:“那镇海卫城的情形,你了解多少?如实说。”

    “国师真想知道?”李镇抚反问道。

    “当然。”

    “那求国师和曹国公保我,我若是说了,镇海卫定然待不下去了。”

    李景隆轻笑一声,只道:“莫说是保你,你如实道来,便是调去别处升你做个同知、佥事也是寻常事,真有重要情报,国师和我高兴了,赏你个指挥使又有何难?”

    看着这两尊大佛亲口许诺,这位李镇抚终于放下心来,如实把镇海卫的种种内幕供了出来。

    不听不知道,一听还真是足够触目惊心。

    怪不得镇海卫上下之前那般怪异,原来是担心盖子捂不住了。

    姜星火直接把手里做好的册子扔到一边去了,这些都是精心编好的,跟实际情况肯定不一样。

    根据这位李镇抚的口述,镇海卫的军田,虽然还挂在各军户的名下,但实际上有百分之六十都被侵占了,而其中除了各级将领瓜分的,剩下的大头,大约百分之三十五,而且是镇海卫土壤情况较好的地段,是被漕运总督、隆平侯张信吞了。

    这些军户,在实际上沦落为了张信的佃农。

    而镇海卫的将领们,也通过这种利益输送,获得了张信的庇护,有了靠山。

    而且由于镇海卫直接把守着长江入海口,有自己的船队,所以平常还会帮助张信干一些漕运转出来的走私生意,将领们可以说挣得盆满钵满。

    正是因为双方的利益高度捆绑,所以镇海卫从指挥使王文到下面各级将领,都默契地选择了捂盖子,而因为他们的手段并不高明或者说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让人一眼就看出来了不对劲。

    “有意思了。”

    李景隆挑了挑眉,饶有兴趣地问道:“打算怎么办?”

    姜星火目光炯炯地盯着李景隆,沉声说道:“先控制住镇海卫上下,带的人够吗?”

    李景隆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不难,中高级将领都在这,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拿下他们其他人不会乱来的。”

    “你也有任务。”李景隆指了指李镇抚。

    李镇抚闻言,立刻道:“请国公吩咐。”

    李景隆笑着说道:“你的任务简单,就是控制住镇海卫其他的底层军官,然后等我们召集的时候说句话。”

    李镇抚立刻点头应允,然后又说道:“这个没有问题,但是王指挥使怎么办?”

    “这你就放心好了。”

    姜星火淡然说道:“若是不反抗那就绑起来,若是敢反抗,杀了便是了。”

    李镇抚骇得手指头都在抖,虽然自己刚才有借刀杀人的心思,不然也不会说这句话,但凭着自己没什么实据的三言两语,这位人狠话不多的国师就要把正三品的指挥使杀了?不怕自己撒谎杀错吗?

    这其实是李镇抚多虑了,只是他的层级所了解到的信息,跟姜星火有信息差而已。

    姜星火当然不可能靠着他的口供杀人,在来之前,锦衣卫和税卒卫都已经大概探查、了解到了镇海卫的一些情况,这里面的猫腻是显而易见的,而不管怎么说,既然王文都这个敷衍态度了,真敢反抗杀了也就杀了.正三品武官,官阶很高吗?

    李景隆哈哈一笑,然后拍了拍李镇抚的肩膀,说道:“你放心,镇海卫不过是小事罢了。”

    李镇抚连忙躬身说道:“卑职明白。”

    “嗯!”

    李景隆满意地点了点头,又说道:“好了,现在没你的事儿了,你先歇着等命令吧。”

    李镇抚站起身,拱手告辞。

    等到李镇抚走出房间,李景隆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

    他的目光中闪烁着冷厉的寒芒,嘴角勾勒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张信,哼!”

    “这一次,我一定要把镇海卫收拾清楚。”

    李景隆低声说着,脸上浮现出一丝狰狞的表情。

    平日里,哪有这般名正言顺地搞这些他看不顺眼的人的机会?但现在张信忘乎所以,主动把机会递了过来。

    实际上李景隆一点都不奇怪,是真的不奇怪,因为历史就是轮回,人们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学不到任何教训,在洪武朝,李景隆亲眼目睹了那么多公侯(因为朱元璋对武臣基本都是封公侯,伯爵封的很少,且绝大部分都是封给文臣)被卷入一场场大案里,最后粉身碎骨。

    那些洪武朝的公侯,哪个不是战功赫赫?哪个不是得到皇帝的喜爱?可最后呢?

    李景隆深知,皇帝的喜爱都是一时的,如果真仗着功劳和恩宠飘了,那么离死也不远了。

    论起多疑残忍,朱棣比不上朱元璋,但也绝非什么良善之人,所以张信这种行为,在见识过太多庙堂风波的李景隆看来就是作死。

    说到底,张信在五年之前,也不过是一个北平行都指挥使司的指挥佥事罢了,充其量刚刚踏入高级将领的门槛。

    所以新贵骤起,一跃超过了他的老上司镇远侯顾成,张信不膨胀才是怪事。

    镇远侯顾成那是跟着朱元璋从开国就开始南征北战的,完整地经历了血腥的洪武朝,人家就很低调,可张信忍不住。

    而有了常熟县的非法占田,再有了镇海卫的这些更恶劣的证据,张信或许弄不死,但是失势是必然的,出了这档子事,就算他给朱棣挡过原子弹,也不可能再让他在漕运总督的位置上待着了。

    “你们干什么?”

    外面传来了惊呼。

    士卒们得到了李景隆的命令,直接把这些镇海卫的将领给扣押了下来。

    王文大怒道:“混帐东西,你们胆敢袭击镇海卫的将领?你们这是造反吗?”

    李景隆这时候走出来呵斥道:“王指挥使,你这话问的有意思了,镇海卫不是国朝的吗?五军都督府军令在此,到底是谁想造反?”

    李景隆手里的军令,当然是他用自己名义签署用印的,可王文能说什么呢?

    五军都督府各自有辖区,而中军都督府负责执掌南直隶各卫所、河南都司、中都留守司,那李景隆的全部称号是什么?曹国公、柱国、特进光禄大夫、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五星上将。

    淇国公丘福调任后,李景隆就是中军都督府的最高长官,就是王文这个镇海卫指挥使顶到天花板的上司,他能说什么?

    “这”王文语塞。

    这确实是这么回事儿啊,但是王文却是有苦说不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