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杀王!

    第七十六章:杀王! (第1/3页)

    军议闹得不欢而散,牛金星跟李炎各持己见,针锋相对,说是好不示弱都不为过,毕竟牛金星主动挑起战端,李炎也断然没有不反击的道理。

    大略上还是牛金星指责李炎“革命的不彻底性”,李炎则抨击牛金星思考“不切实际”,“书生之见”、“看不到天下大势”。

    而李自成麾下的将领也很快选边站队,支持李炎的无外乎还是李锦跟高一功,当然现在还加入了一个李友,刘芳亮虽然没有直接表态,但还是模棱两可的表示李炎的意见也不是不可以。

    而支持牛金星的就海了去了,从刘宗敏到田见秀,再到李双喜、刘汝魁、王文耀等等,闯营的主要将领都站在了牛金星这边。

    其实事情到这个地步牛金星目的已经达到了,既进一步分化了军队跟李炎的关系,又赚了一波军头的好感,这波博弈他其实已经大获全胜了,在这种背景下,军议也就草草结束。

    其实未见得牛金星就是农民阶级的代言人,牛金星也不过是把农民阶级当做跳板而已,莫说是他了,就是李自成也未见得就是农民阶级的坚定支持者。

    牛金星的心态很好揣摩,一方面他被明廷官僚构陷,多少有些“怀才不遇”的情节在里面,这样的人自然做起事了就更加偏激和张扬。

    另外一方面,在牛金星看来他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杀富济贫,既可以收买人心,又可以解决闯军的财政跟后勤问题,一箭双雕有什么不对?

    况且纵观历史,那些能成事的人哪个不是先邀买百姓的心,拉起足够的兵员跟基业,等天下稳定,再开始慢慢收拾豪强士绅的民心,再或者干脆自己制造一批新的豪强士绅出来就是。

    如今大明已经是冢中枯骨,干掉了大明天下还有什么竞争者?到时候有的是时间去梳理内政,拉拢地主士绅,甚至到时候挟开国之威,这些事情做起来更顺畅,有什么不对吗?其实牛金星的想法未见得就不对,但是没开上帝视角的他是不知道后面还蹲着个满清的,他只是河南一个举人,虽然对满清入寇有所耳闻,但也仅限于耳闻,他对满清是没有概念,没有了解,更谈不上具体的战略布局的。

    毕竟按照历史的经验来说,开国之王朝,怎么可能会打不过塞外边寇?就是如北宋那般例外也能争个澶渊之盟,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他这么想,李炎可不这么想,李炎是开了上帝视角的存在,自然清楚满清的威力,所以他的所有战略布局跟决策本质上都不是以大明为对手,而是以日后的满清为战略对手来布局的。

    收揽士心你现在不做,到时候万一一片石又战败,闯军又会面对四处起火的尴尬境地,猛虎难抵群狼,到时候任凭你如何善战,也只能落得个虎落平阳的下场。

    ......

    当然,李炎的想法是他的,牛金星跟李自成看起来,他就是纯纯立场问题。

    最可恨的还是牛金星下来后的神补刀,下来后,李自成暗自召见了牛金星,虽然说他倾向牛金星,但也不至于完全不顾及李炎的谋划,毕竟李炎的水平他也是知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