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阳谋对阳谋

    第三百八十三章 阳谋对阳谋 (第2/3页)

望家大业大,一代代族中子弟繁衍的如大树一般,枝繁叶茂。但跟整个天下的百姓一比,人数就不值一提了。

    有时气运这种事真的玄之又玄,出现某一代良莠不齐、或者才俊断流,也不是稀奇的事情。

    当自己家中这一代不出顶梁人才的时候怎么办?那就只能借助外力,招揽一些民间天才,过来效忠也好,联姻改姓也好,总之要死死的绑在家族的战车上。如此才能保证一代代的传承不绝。

    不是学识传承,而是手中的权利传承。

    一旦某一代节点断流,导致手中的资源和权利易手,被他人顶走,那再想争夺回来就难了。毕竟谁身居高位,都想让自己手上的权利尽可能的流向自己的家族后人。也就是权利的私相授受。这一招古往今来,代代都这么用。

    在科举之前,根本不用这么麻烦,九品中正制取仕,家族血脉排首位,大家制定的规则就是这样。

    在科举制出来之后,不讲血脉了,但出题、考试、管录取的这群官员,不还是世家出身吗?想鱼入龙门?可以,投卷。说白了就是展示一下才华,然后纳个投名状。表示向我们效忠了,我们才录用并扶持你们做官发展。

    否则的话,哪里来的就回哪里去吧,落第。

    你说什么?为国选才怎么办?

    我管你们怎么办?陛下手中没有人用?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我们首先考虑的是,陛下用的人不能是对付我们的。

    言归正传,讨论到此时,大家都觉得开恩科这件事,又是一个难题,针对世家的难题。

    只见太原王氏一名年轻的小子走了出来,对着一众长辈行礼,朗声说道:“各位叔伯,晚辈有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太原王氏的王硅站了出来,笑着介绍道:“各位,介绍一下,王汲善,家兄的小儿子。一直在家中治学,第一次出门,大家多关照。”

    博陵崔氏的崔敦礼笑道:“王汲善?早就听说王氏出了一个了不得的才俊,深藏不露,丝毫不亚于天下排名前五的才子。应该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